亞洲領袖積極推動區域整合工作
2007-01-16 11:58:3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10成員國和中國、日本等6個亞太國家的領袖,連日在菲律賓宿霧進行一連串會議。隨著國際環境的改變,東盟本身國力的快速增長,亞洲地區的高階層顯得愈來愈重要,和當年東盟初期的鬆散性經貿組織活動,已有極大差別。
亞洲領袖在此次分別舉行的東盟年會、東盟10+1自貿協定會、由東盟10+3合作機制延衍而成的東盟10+6(東盟加中、日、韓、印、澳、紐)方案會等3項會議中,各具目標但朝積極整合的方向前進,並有了明顯的進程,對於區域團結呈現實質的意義,令人為之側目。
本屆東盟年會議程中,列入「在2015年成立單一經濟區」案,10國領袖如果能將這項計畫的細節討論拍板,則1個仿歐盟方式建立的南洋單一經濟區,會提早5年就出現。若干年來,東盟強力要求打造1個「當家做主」的象徵,也就是在2020年把表現更緊密團結的「單一經濟區」建立起來。
到去(2006)年8月東盟10國經濟部長在吉隆坡集會時,更進一步主張把東盟單一經濟區提早5年完成。東盟決策階層之所以表現得如此迫不急待,照東盟秘書長王景榮的說法,1是為了應付競爭;另1是利用加速實施的日程表,使相關會員國經濟更快變得有效能、有效率。事實上都是希望能加速整合以確保南洋的競爭力,並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趕上中國和印度。無論如何,東盟內部如此「眾議僉同」,爭取團結合作,凝聚為共同體,對區域進步是有貢獻的。
這次亞洲領袖宿霧的一連串會議中,最令人矚目的1項是「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協定」會議。在去年10月下旬「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高階層在中國南寧舉行時,各國領袖在聯合公報中,已經表明2010年建成「東盟─中國自貿區」的決心。
其實東盟─中國自貿區自2003年11月29日在寮國永珍簽署協定,隨即依約推動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藍圖。接著於2006年1月9日啟動全面降稅進程,預定2010年中國和東盟創始成員國的絕大多數產品可達到關稅降為零的目標,也就是10+1自貿區建成。以執行條約的確實、精準、順利,目前幾已接近「收網」時期,各方對中國所推動、走在最前面的區域整合計畫必底於成,全寄予非常信賴。
東盟國家參加和中國經濟整合活動,所獲得嘉惠是非常具體的。中國總理溫家寶曾在相關會議中說,中國選擇和平發展道路,和東亞合作的目的,在睦鄰、安鄰、富鄰。並強調早在上次亞洲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幣不貶,使危機未再擴大,並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開放中國市場,大幅增加進口。尤其從東盟10國進口,從1999年後,平均每年增加33.4%,帶動東盟10國出口大幅增加;而且2004年起,對中國出超即達200億美元,且逐年增長明顯,成為東盟10國外匯收入的最大來源國。有這般實質互動,不僅是東盟─中國自貿區協定,奠定了基石,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進一步發展,相信也將以此肇始。
這次亞洲領袖集會的另1場重頭戲,將是「東亞高階層會」年會。這項會議的前身是「東盟─中國、日本、韓國10+3自貿區」,嗣於2004年由領袖會議決定,改以「東亞高階層會」形成,推動東亞一體化進程。首屆東亞高階層會有東盟10國和中、日、韓、印度、紐西蘭、澳洲共16國參加,遂延伸為「東盟10+6自貿區」。由於東亞一體化陳義甚高,從正面看,在區域整合蔚為時尚的時代,能結合各國追求團結、合作、互利的目標,應當樂觀其成。
從成立東盟單一經濟區、推動東盟10+1自貿區、到東亞高階層會開啟東亞一體化進程,都是區域整合的項目。亞洲16國領袖積極參與,將來可能收到分進合擊的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