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譜寫東盟—中國關係的新篇章
2007-01-23 12:34:3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東盟年會期間,「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領導人會議14日在菲律賓宿霧簽署了1項「服務貿易協議」。此條約和東盟年會期間舉行連串重要決策層次會議所發表的檔,實質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別。10+1服務貿易協議意味著此區塊的經濟整合,已進入市場開放的階段,是建立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進程到了收網時期。
預計到2010年,經濟規模僅次於北美、歐盟的1個新的自由貿易區就將呈現於世人眼前。在自由經濟高唱入雲的時代,發揮獨特的經貿效能,為地區人民無虞匱乏的生活做出貢獻,東盟10+1穩健的發展,令人感到歡欣鼓舞。
從外界所能獲得的資訊,照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將從今(2007)年7月起,中國在建築、環保、運輸、體育、商務等5大服務部門26個領域,向東盟國家做進一步的市場開放。同時東盟10國則分別在金融、電信、教育、旅遊等項目,向中國允諾開放市場。
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兩大最高目標,是引進資金、開放市場,東盟自貿區的服務貿易協議,可謂是完全依據相關精神簽定的。一般都能瞭解,雙方進一步的市場開放,加大經貿往來,對於經濟體的建設有非常正面的貢獻。將這項具體條約,當做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里程碑,有其道理。
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協定,是2004年11月29日在寮國永珍簽署的,主要內容包括「東盟—中國全國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等,據以為推動完成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藍圖。旋即實踐協定內容,於2005年7月起開始互相降稅,當年雙方貿易較上年同期就增加25.5%。
此種只見效益,未發生任何爭議的經貿往來,一方面建立雙方互信基礎;另一方面則使東盟10國的經貿發展,進入耀眼的時期。聯合國方面的預估,2006年東南亞經濟成長率達6.7%。也就是說,10+1自貿區協定簽署後的2年期間,南洋和中國互蒙其利已得到了印證。於是從「貨物貿易協定」進入「服務貿易協議」,幾無任何窒礙,其推動之順暢、層次之分明、執行之徹底,令人為之矚目。
東盟和中國透過建立自貿區順利發展,對自貿區的實現,固然有了充分的信心;另對區域的進一步多元發展,也漸漸奠立了相當基礎。在雙方缺乏實質接觸前,各方面關係的推動,可說是步履艱難,不容易有進展。回顧15年前中國和東盟開始對話之初,國際間「中國威脅論」,有如揮之不去的夢魘,東盟國家對中國始終半信半疑。甚至到10+1自貿區協定簽署前夕,部分國家仍擔心流入亞洲地區的外資為中國所攔截,在他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