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對氣溫連年創新高的無奈何
2007-02-03 13:56: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預計2月2日發表報告的初稿指出,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氣體,導致全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該委會是對各國政府和企業制定政策有極大影響力的科學性中立組織,這次在緊接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後,再將經多方縝密研究的氣候報告公開、並贊同「氣候公約」所提議儘速邀集各國領袖,舉辦氣候高階層會以商討對策。
地球氣溫近12年來有11年創下新高,威脅到人類生存環境的事實,已非常明顯。但數10年來暖化問題吵得揚揚沸沸,毫不見遏阻升溫的效果。而國際會議所制定的「京都議定書」效期將屆,竟然還未付諸實施,舉世深感無奈。也許接著出現的氣候會議,還和以往一般議案「決而不行」,但為後代子孫計,掌握著人類生存環境命運的大國領袖們,總該有點表現吧!
若干地區的生活環境,每受經緯度影響,對於氣溫起伏,並不是容易感覺得出來。南洋一帶,常年氣溫幾在攝氏30度上下波動,顯著的特色是「4季都是夏」。所以外界把「氣溫創新高」的話題吵來吵去,南洋居民頗有不知為何的感覺,每天恆溫大致如此,變化不多。
但科學研究報告就不一樣,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發表的報告就指出,人類影響氣候體系,已有歷來最確鑿的證據。相關證據顯示,上世紀中葉之後人類排放溫室效應氣體,導致氣溫上升的可能性超過90%。但在該委會2001年的報告中,這個可能性還只有66%。南洋居民慣於過30度左右的生活,體會不到氣溫在逐年上升,但參證科學研究的說法,就會相信。否則居民後代的子孫到了受不了的程度,一切都來不及了。
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氣體,除了影響氣溫創新高,還導致海平面上升,本世紀的升幅可能會比過去1000年還高。印尼環境部長在1月29日雅加達的1項記者會中,也說明氣候劇烈變化,明年就有稻米不足的可能。到了2030年,上升的海平面更可能將印尼所屬的1萬8000個島嶼中的約2000個淹沒海底。
也許從這項舉證中,讓南洋居民進一步認識氣溫上升影響的嚴重性,30年不是很久,這一代的南洋居民還有很多能看到海水上升淹沒海島的景象,所以要從現在起,接受專家、官員的說法和指導,將人類排放大量氣體的行為嚴格收歛,防杜氣候惡化。
地球暖化問題浮上檯面,已歷年所,由聯合國出面處理、部署紓緩其嚴重性,包括召開大型會議,簽署京都議定書等,都有案可稽。但問題在於,地球暖化問題的形成,幾多由所謂工業化先進國家排放大量廢氣累積而成。而問題發生後,這類以少數人口犧牲大多數人生活環境,享受所謂「科學文明福祉」,卻又不知有所收歛,把破壞環境的爛攤子丟給大多數人承受的「先進國家」。
竟然聯手遮攔反汙染條約的實施,導致許多可減輕地球暖化問題的行動,幾動彈不得。或雖有多數國家願為地球前途著想,嚴格遵守規定,但這類占排放廢氣體比率的國家,縱悉數照公約規定辦理,影響也有限。因為真正排放廢氣,破壞生態環境的碩大烏賊,還在繼續破壞人類生存的地球,貽禍後代。
防杜地球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指標性條約「京都議定書」,迄未能真正實施,而旨在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該條約效期只到2012年。而且該約所訂排放廢氣減幅也如杯水車薪,難收到具體效果。所以聯合國相關機構,接連促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儘速邀集各國領袖,舉辦高階層會研商對策。有「京都議定書」雖決而不能行的前車之鑑,相信各方能對新條約、新行動的期望不可能寄望太高。何況後繼公約還得大幅訂定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減幅,容其「做1點、算1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