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的改名風波

2007-02-06 11:32:5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民黨的全名是中國國民黨,最近又傳出該不該改名為台灣國民黨的話題。1個政黨為什麼要改名,是因為名字不雅,還是因為黨名不符社會期待,總要有個能為黨員所接受的說法。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馬英九這些日子來屢屢遭到質疑,從「不沾鍋」到「沒有魄力」,都還只是對馬英九人格特質的一些相對建議,希望他能更具備一些親和力,能和黨員以及人民打成一片。

不久前,馬英九聲稱執政後可以討論更改黨名的說法一出,相信稍有「黨性」的黨員和泛藍成員都會揣想,中國國民黨去掉中國,那麼黨章要不要改、黨的整個組織要不要改、憲法和國號要不要改,一連串的質疑會接踵而來。

過去常有人問,馬英九你準備好了沒?這個問題經常是問馬英九那時候才會正式宣佈參選、問馬英九2008年的大選準備好了沒?現在或許有更多人問,馬英九你準備好執政後那個時候改黨名?接著會有人問,馬英九你憑什麼改黨名?人名都能改,黨名為什麼不能改?馬英九如果這樣反問,那麼會有更多人問,那「英九」是不是應該也改成「台華」。「馬台華」新名一出,必能振奮人心,一新台灣人民的耳目,這就像調侃陳致中的名字,或許可以改成「陳致台」更好,更能向台灣人民交心。馬英九若果真如同台灣媒體所言走上了「馬修路線」,那麼,馬英九不是更應該說清楚何謂「馬修」,具體內容又是什麼?

這一連串問號不是為難馬英九,而是要「不沾鍋」的馬英九不要成了「悶葫蘆」,既然向「大位」邁進,就該有個清朗明澈的政策和政見。不是見招拆招,到頭來窮於應付。國民黨內的馬王之爭,兩人親信似已走到各擁其主的地步,王金平所能結合的不外乎對馬英九的不滿,未必真能取而代之。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何以民調領先群倫的馬英九卻老在黨內遭到質疑,這是為什麼?答案當然不在別人身上,而在馬英九。光桿的馬主席加上黨產所能處分的愈來愈少,要往2008年邁進,或許比王金平更難施展,台灣的選風又是這般期待「現買現賣」,「不沾鍋」的馬英九或有無米下鍋之嘆。

中國國民黨不論改成國民黨或台灣國民黨,都涉及總路線的調整。前者是「去中國化」,那是綠營既定的策略,在台獨未能兌現前所能做的處分,就是從歷史文化各個層面區隔兩岸,剪斷兩岸所有的臍帶聯繫。可謂台獨的前置作業。「台灣國民黨」更會有人拆解為「台灣國」的「民黨」,或「台灣國」的「國民黨」。這是幫「台獨」提前兌現。馬英九還有其他黨名變稱的方案嗎?馬英九既然拋了1句,執政後可以考慮變更黨名,這意味著馬英九要嘛不執政,要嘛執政,有1個彈性在。隨口說出「執政改名」於前,澄清說出沒有改名考量於後,這豈不是讖言於己,已無執政之望?「不沾鍋」成了「隨口說」,這又要支持者如何看待?

最近接連傳出馬英九只要遭偵辦特別費的檢察官侯寬仁起訴,非但會辭黨主席,甚至還有向明年大選告別之說。馬英九不參選當然是大事,這要比馬英九是不是還具有黨主席的身分更具震撼,但中國國民黨的名號改不改,該怎麼改的話題不會因此停止,馬英九屆時還是難逃各方質疑。當然,最近也有人為馬英九叫屈,好像他動輒得咎,做什麼或說什麼,都有人批評,為今之計,馬英九真應該找1個適當的機會,把自己的真想法,說得得明白。

新春期間馬英九可能得走訪各地,我們期待馬英九不再「隨口說」了,而是多說些吉利話。至少該把中國國民黨這些年所承受的、所改進的、所創發的「政績」拿出來。把馬英九個人的政績和未來施政的理念和願景,用力地描繪出來。如果馬英九沒有走「馬修路線」,黨員和泛藍成員必然要問,「終極統一」是不是可以多講1點,讓老百姓有些願景、有些期待。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