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會打伊朗嗎? 不該打也不能打

2007-02-08 10:55:5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布希總統日前在電視上發出警告,「伊朗如果介入伊拉克的暴力恐怖活動,美國必有堅定的反應」。雖然他隨即聲明,美國並沒有進擊伊朗本土的計畫;然而,隱隱然已顯示山雨欲來、風聲滿樓的不祥徵兆。美國下1步真的會對伊朗動武嗎?

伊朗招致華府的敵視,至少有2個原因。第1、伊朗和敘利亞支援伊拉克境內的暴力反美活動。什葉派激進分子獲得伊朗的武器供應和戰術訓練。布希聲稱這種「地下聯絡網」必須予以摧毀。

第2、伊朗發展核武計畫,形成中東地區新的威脅。在美、歐、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協調之下,聯合國安理會去年12月間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停止研製核武,並接受調查。但伊朗堅稱,核子計畫完全用於和平用途,不受國際干涉,並拒絕了原子能總署數10位專家入境視察。僵局至今尚未解決。一旦伊朗試製核武有成,中東地區「微妙平衡」的形勢便將打破,以色列會首當其衝,成為面臨威脅的目標。

伊朗與海珊當政的伊拉克,曾有互爭雄長、8年血戰的紀錄。現在轉為積極協助伊拉克人反美鬥爭,分明是亂中取利,趁火打劫。由於美國政策有嚴重缺失,「還政伊人」並未達到民主化的目標,重建工作又無成果,使得伊拉克人由期待、失望、沮喪而反美。伊朗正好搧風點火,幫助什葉派對付桑尼派,幫助激進分子攻擊美軍。

伊拉克總理馬里奇系出什葉派,他的態度似乎是首鼠兩端,與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保持往來;因為他知道,「美軍遲早終必撤退,而伊朗卻永遠是躲不開的鄰邦」。曖昧態度使美國朝野不滿。

言行激烈的阿馬丁加德,早在德黑蘭扣留大批美國人質事件時,就是激進反美的學生領袖。他目前看透了布希政府在伊拉克陷於泥淖、難有作為的窘境,所以敢於鋌而走險,去踩美國的底線。

不過,熟悉中東政場的人都知道,伊朗的安全大計,決定權不在總統而在回教的教主。阿某人的大話還當不得「1錘之音」。

核武談判則更為複雜。美國認為,既然安理會已有決議,各國就應認真採取經濟制裁,包括商品禁運、凍結資產等措施。美國自1979年之後,和伊朗的經貿往來為數微不足道,但歐洲各國至今仍有大量的交易,各國由伊朗進口原油,輸出各種工業設備和一般商品。意、德、法、英、西班牙、奧地利、荷蘭,都是如此。單是意國1年貿易額就有62億美元,各企業對伊朗出口,得到銀行貸款融資和政府擔保。他們怎捨得認真對伊朗經濟制裁?

「伊拉克研究專案」曾建議政府,早籌退兵之計,同時要與伊朗、敘利亞打交道,共同謀求穩定伊拉克的途徑。布希的增兵新戰略,並沒有嚴肅考慮這些可能打開困局的建議。

相反地,布希已提名原任太平洋總司令法隆上將,出任中央軍區總司令,並加派航空母艦艾森豪號巡弋波斯灣。兩艘航艦主導的海上戰鬥群同時逼近伊朗,這是前所罕見的。伊拉克境內美軍,近曾逮捕涉嫌恐怖活動的伊朗特工人員,亦意味著快要「撕破了臉」。

我們願鄭重忠告,還是那句老話,「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美軍用兵伊拉克,將近4年,官兵陣亡者超過3000人,戰費數1000億元。得到的結果是甚麼?

伊平民死亡者1年就有3萬多,流離失所的難民180萬人,逃亡國外者有200萬人。國破家亡,他們怎可能對美國有好感?在這種情勢下,美國若要擴大戰場,把戰火燒到伊朗,其後果將不僅是美國自身威信掃地,也將使中東地區和世界秩序更為擾攘不安。

美國下1步真要對伊朗動武嗎?論理不該打,論勢不能打,布希千萬別再冒險,否則民意將更分歧,國際間將更孤立,殊非美國之福。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