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澇災民眾初步安置列為最優先

2007-02-10 13:08:5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旬日內,美、歐、亞、澳各地,分傳氣象變異等重大災害事件。熱浪、豪雨、洪澇、苦旱、大雪、勁風,幾無所不在,到處都有因天災致命的案例。恰當此時,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提出了1項「全球暖化氣象報告書」,坐實了人類是氣候暖化的元兇。同時預測熱浪與暴雨將更為頻繁,對於近年飽受氣象災害侵凌的南洋各國而言,既印證了氣候暖化形成災變頻仍的確實性,又早一步承受天災的肆虐,真是何其不幸。南洋原本貧弱,近年經濟雖略有好轉,但要晉入小康階段,則還有1段長路要走,面對連日洪澇劫後,希望國際機構、政府和民間能制定1套完整方案,標本兼治,及早解民於倒懸。

以目前印尼、馬來西亞所受天災的狀況,暴雨稍歇、洪水漸消退。各地街頭已經出現狼狽逃離家園求生的災民回來重整居所店鋪,使生活得以早點復原。從各類媒體報導所見所聞,多數災民除了殘破不堪的居處、滿坑滿谷的泥濘、和劫後餘生,已經一無所有。男女老幼多目光呆滯,一片茫然,看了真令人為之鼻酸。為今之計,各地政府應該盡其所能,為回來的災民解決起碼的三歺問題,南洋氣候尚不致於凍壞了人,但饑餒則難免,簡陋的生活用品也缺如。所以萬事莫如救災急,張羅物資,安頓劫餘難民,是應立刻邁出的第1步。

近年南洋國家運數普遍不好,天災出現得真多,自從南海大地震引起大海嘯,接著發生的地震、海嘯、洪水、暴雨災難,甚至到了不勝枚舉的地步。國際緊急救助的力量有限,連串天災使急難救助的排擠效應顯現,更具體說今後頻現的天災,國際能做出的貢獻已經大不如前。全球暖化報告書既指人類是暖化的元兇,而且90%和人類使用石化燃料有關。

那麼就可試從此處切入,尋求1項中程解決的辦法,並以區域為實施範圍,制定相關法規。一方面教育人民知道暖化的嚴重和源頭,要求大家知所收歛;另則按全區二氧化碳排放量核收平準基金,平時部分儲存備用,部分附托專業機構操作孳息,經之營之,日久自可奠立相當基礎。

在南洋地區難民多侍安置輔導重回生活常規的時際,有心人必會多生感嘆,地球暖化滋生嚴重後遺症問題,在國際間爭爭吵吵已歷年所。為抑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維護環境生存而制定的「東京議定書」,頒布後迄效期已逼近2012年結束期,還不能有效推行。

因此各區域為求自救,新發布的全球暖化報告書,雖指出了全球暖化的趨勢和前景,但卻沒有告訴政府怎麼做。各地若不設法自力救濟,如何能解決預測熱浪、豪雨將更頻繁出現的問題,又如何撫慰劫後餘生災民破碎的心情、協助他們應付急難復原。

尤其,東盟成立近40年,邇來團結合作表現漸入佳境,制定「東盟憲章」以轉型為類似歐洲聯盟的法律實體,已呼之欲出。東盟憲章將用整合完成的單一經濟體面目亮相,爭取成為重要投資目的地的地位,有和中國、印度搶外國資金的意涵。

果爾,如果單一經濟體內基本建設不足,環保條件和起碼要求尚有落差,則自由貿易、擴大吸引外資的誘因何在。因此東盟憲章提前到2015年付諸實施,值得鼓勵,要是因陋就簡,南洋國家旱澇失衡,縱使能將憲章付諸實施,還是若有憾焉,所以應該再增添努力的項目,全面邁進。

國家頻遭天災,印尼和大馬政府都將有顧此失彼的困擾,但就我們的觀察,印尼對天災的處理已有了相當程度的經驗,對於救濟品直接送達災民,也建立了機制。若經過113國政府過目的「全球暖化報告書」預料熱浪、暴雨將更頻繁不差。則短期內南洋國家還會有新的天災得應付,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印尼能先把治標做好,就是治本工作的基礎。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