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初選提前使大選及早明朗化

2007-02-11 14:54:3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現在剛剛是2007年2月,可是,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就已揭開了序幕。由於布希政府的政績未能盡如人意,民間有相當濃厚的「換天」期待,所以,這場選戰中群雄並起,「遍地干戈」,勢將空前熾烈。僅就參選者的陣容來說,便有幾項特色:

第1、參選者人數眾多,到目前為止,有志問鼎白宮者,民主黨8人,共和黨11人,有的已正式宣布,有的按兵未動,待時而起。

第2、這屆大選中,沒有現任總統爭取連任(布希已歷兩屆,依法不能再選);也沒有副總統角逐升級(錢尼早有聲明)。這是自1928年以來第1次出現這種「群雄逐鹿」的局面。1928年是胡佛與史密斯競選的年頭。

第3、美國43位總統,歷來都是白人男性獨佔風光。2008年可能選出美國史上第1位女總統,或第1位非洲裔,或第1位拉丁美裔,也可能是1位摩門教徒。這些有志者具有參議員或州長的資歷,各有堅強的支持者,來日鹿死誰手,比往年大選更難預測。

從各州初選、黨內提名、到全民投票,要經歷曲折漫長的道路。這麼多胸懷大志的人才,選民的抉擇實在很難。曠日廢時,人力財力的消耗可觀。目前已有4個大州:加州、佛羅里達、伊利諾、新澤西,考慮將州內初選提前到來年2月初,這是各州立法機構就有權決定的事。

初選提前,對選情有重大影響。對於聲望高、名氣大、財勢雄厚的候選人大大有利。至於「初生之犢不怕虎」那1型的闖關者,大概在沒有看到虎之前,已在初選中淘汰出局。

具體言之,初選提前後,兩黨的強棒登場,民主黨是希拉蕊(女性)和歐巴瑪(非裔)。共和黨則是馬侃與朱利安尼。前3位都是現任聯邦參議員,朱利安尼則因911驚爆而名揚國際的前紐約市長。他們也是目前民調中最熱門的人物。

請注意,4個人都是要競選總統。奪得錦標回的只可能是其中1個人,他們結為搭檔的機會極微。

另1個問題是,布希對伊拉克政策大失民望。他近又下令增兵,顯然沒有及早撤軍的打算。這個爛攤子如果拖到兩年之後,接班的第44位總統,無論是男或女,是白是黑,是共和黨或民主黨,要怎樣著手去「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美國是否要從世界舞台全線後撤?

國際間有些悲觀的觀察家,預料伊戰已削弱了美國作為超級強權的威信與實力,美國將無力再扮演世界消防隊的角色,最後會退回到「孤立主義」去閉門思過。

多數美國人雖然對現政府不滿,但並非懷疑美國的民主體制和價值觀。伊拉克戰爭雖和越南戰爭有不少相近之處,但民間反戰情緒的強度,與反越戰相去甚遠。

同時,大家也注意到,自1975年西貢淪陷,南越解體之後,美國雖瀰漫一片低沉沮喪的心情,但到了1980年,經過5年的痛定思痛,便有共和黨人李根復起,打著中道政治大旗,重振美國的聲威,蘇聯解體,美國贏得冷戰。

美國今後不能以唯一超強自滿。世界正在改變,單邊主義、霸權思想絕對不得人心。「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武力,雖令人畏懼,卻不足以服人。馬侃與朱利安尼都是積極的國際主義者。希拉蕊雖被人視為「偏左」,但她最近極力主張增兵阿富汗,從而贏得民主黨內「新鷹派」的稱號。

如果預判「後伊拉克」的美國政局,會出現閉關自守、遺世獨存的情況,將是不切實際、大錯特錯。2008年大選的結果,選出來的新總統必須是現行政策的修正主義者,要把軍事、外交、經貿、文化等力量結合起來,用宣揚民主價值觀去維護國家地位,促進世界和平。

在未來1年中,這將是各黨候選人競選口號的主調,美國不怕打仗,但不可再把鎗桿子當作解決國際爭端的妙藥靈丹。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