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對稱的司法效應

2007-02-14 11:17:1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正當2008大選進入最後的資格賽,一向被視為最潔身自好、且最有勝選機會的馬英九,卻在此時因市長特別費案遭到起訴。此1司法案件原被認為極具爭議,檢方選擇在春節前夕公布起訴,不僅使形勢丕變,也不啻將數萬行政首長捲入貪汙泥淖,更將對台灣憲政情境產生巨大的衝擊。

馬英九被檢方起訴的理由,是他將特別費匯入私人帳戶,卻未全數支付於公用,因而被認為有「利用職務詐取財物」罪嫌,遭以貪汙罪名起訴。市長室前秘書余文則以貪汙和偽造文書罪名被起訴,另有多名秘書人員以偽造文書遭緩起訴處分。檢方雖羅列了諸多理由,認定馬英九未將特別費全部用於公務支出,因而具有「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的概括犯意;可惜,起訴書中始終沒有真正釐清社會對特別費「制度性陷阱」的疑問。

就像外界向來對此案的認知,特別費的性質疑義造成馬英九今日身陷危機,這並非馬英九1人的問題;包括了稍早亦為此遭到檢舉的民進黨4大天王,乃至於司法院翁岳生院長在內的諸多行政官員,都有相同的問題。如果地檢署能考慮此案的「共業」性質,而將相關人等的案件併案處理,或许較能避免個別案件的偵辦誤差。然而,馬英九在政治力交會下首當其衝遭到起訴,承受了最大、最深的衝擊。

誠然,馬英九在此案過程中有些說詞前後不一之處,包括他事後捐出1000多萬元給公益機構,都被法界認為不是明智之舉,甚至因此遭檢方認為「事後補救,無濟於事」。但就憑這些「技術性」的錯誤,檢方即稱馬英九蓄意貪汙,恐怕各界也有不同看法。馬英九堅稱沒有犯意,並強調「一路走來始終清白」,顯然即出於這種「並無貪汙,卻受制度所害」的認知。如果特別費問題是「歷史共業」,這個「共業」現在卻落在馬英九1人身上,恐怕難稱公平。

從偵察過程看,我們很難說此案有「司法迫害」的意圖,也不相信檢察官受到什麼政治力量的操控。但即使如此,我們仍不以為檢方對此案作了最妥適的處理。長期以來,絕大部分政務官員將特別費認為「實質補貼」或「酬庸」,即使在特別費案爆發後,许多官員仍持此看法。檢察官對特別費的屬性或有不同見解,但驟依台北市議會規定的領支程序認定馬英九「貪汙」,若同1原則不能推定至其他所有政務官,其觀點勢必在日後的審判中受到高度挑戰。

不僅馬英九的個人認知和檢察官的法律認定有巨大落差,昨日消息傳出後,许多民眾也強烈表達「相信馬英九清白」的意見。可見,檢察官的心證和社會大眾的心證,也有很大的落差。在司法機制下,馬英九不得已背負了這個「制度殺人」的十字架,社會積蘊已久的「馬英九憧憬」也勢必受到強烈的衝擊,甚至破滅。

馬英九被起訴,民進黨無疑是最大的政治獲利者。昨天綠營人士的振奮之情,即說明了一切。就目前的情勢發展而論,國務案非但未能羈絆現任總統陳水扁,但特別費案卻是纏住了國民黨在2008總統大選最有勝選可能的馬英九。如此一來,大局丕變,民進黨在2008年尋求勝選可說增加了有利因素。

但在藍營方面,形勢卻也相應有了變化。在馬英九遭訴的消息初傳出時,黨內一度充斥所謂「王馬配」的論調,認為馬英九可屈居王金平副手,以避開排黑條款規範。然而,馬英九毅然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時,同時宣布投入2008總統大選,聲稱要化悲憤為力量,藉大選證明自己的清白。看來,案件起訴,反而激起了馬英九對民進黨操弄政治的憤慨;背水1戰的處境,則更激發他的旺盛鬥志。昨夜國民黨中常會強力留他,並決議取消排黑條款,這雖非合宜的作法,但黨內的團結意識因危機而凝聚,也有積極意義。

就司法層次看,此案起訴若是為特別費案建立了「共同標準」,則20年來數萬名行政首長勢皆將因此捲入「貪汙」訴訟。這不僅將是司法界的1大工程,也將成為檢驗這次起訴是否妥適的重要準據。遠的不說,4大天王的特別費案收件僅晚馬英九1個月,大家正拭目以待,1個月後,檢察官會寫出什麼樣的起訴文?是不是用同一把尺衡量?

先前有檢察官說,特別費案的問題若要尋求救濟,可以透過釋憲、修法或政治協商的途徑進行。當然,法律人在「灰色地帶」畫出的紅線,會受到政治人物的強烈挑戰,就像陳水扁對待張熙懷那樣;但並非所有政治人物都像陳水扁那樣無法無天。特別費案如今被拿來和國務機要費案相提並論,結果沒有打倒真正的貪瀆者,卻撂倒人民心目中最清廉的政治人物;這樣的司法,雖非故意,卻恐怕已扭曲了台灣政治發展的軌跡。

揹著被起訴的罪嫌,馬英九走上參選2008年總統大選之路,這個畫面,其實讓人感到痛心。經過兩顆子彈的「洗禮」,人們多麼希望下次大選能在不受外在干擾的情況下公平進行,讓台灣早日結束政治黑暗期;不料,在端正政風問題上頗受期待的司法,卻讓情勢變得紊亂。

但無論如何,我們仍期待理性主義能發揮作用,希望藍綠雙方都不要過度操作此1事件,來擴大社會決裂。如果綠營一昧得意於馬英九的「中箭下馬」,以為將有助陳水扁從國務機要費案中脫身,對民進黨的總統大選局勢有利,那恐怕只會激起藍營的同仇敵愾。對藍營而言,也不必一味氣急敗壞的叫囂,因為選舉永遠在比氣長,如果不能冷靜思考,如何醞釀出贏的策略?

言必稱「依法行政」的馬英九,昨天栽在同樣嚴謹的法律人手下,恐怕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意外。對台灣人民而言,原來1場大選棋局瞬時被打亂,恐怕也得等上些许時日,才看得清楚情勢是進是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