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隨著兩岸3地,尤其是中國大陸在國際的能見度日益上升,海外華人在世界各地的狀況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當然是好事。但是,所謂樹大招風,禍福相隨,各種問題也大幅曝光,引發各方關注。在今年春節前後,國際上連續發生幾件關係到華人的事件,值得海外華文媒體進行深入探討、海外華族深切省思。
首先,當然是奈及利亞中國勞工被連續綁架的事件。隨著中國大幅崛起,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如饑似渴,但又不能把寶都押在中東地區,因為那裡戰事頻仍,局面不穩,加之美國藉反恐戰爭意欲全面控制油源,迫使北京到處尋找其他地區的油資源,而非洲地區是重要的目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風塵僕僕,短期內兩次走訪非洲,就是這個原因。而非洲油田的開發,當然是中國技術工人主導,但是,這些人,也就成了軍閥、黑社會流氓綁架勒索的目標。奈及利亞中國油田工人,兩次遭遇綁架,人數達10幾人,事件驚動國際,也驚動中南海高層,經過秘密營救,工人都安全脫險,但北京則絕口不提到底交了多少贖金,擔心產生骨牌效應。這件事情說明,中國人在海外已經成了可能的「肉票」,因為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一窮二白,而是「金錢淹腳」。如果說,美國人在海外被綁架常常是政治的原因,那麼,從今往後,中國人將會因為錢的原因而被綁架勒索。這對北京絕對是頭痛的事情,因為中國不能像美國那樣,動輒用武力去保護海外公民,但長期下去,每次綁架都要政府付贖金,也是變相鼓勵類似事件的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到海外工作的中國人,或者仍然持有中國護照的海外華人移民,必須相當謹慎自身的安危,不能再抱有中國人在世界各地走動絕對安全的幻想。北京願意對奈及利亞的中國工人被綁架付贖金,是因為油太重要了,不救人,士氣崩潰,關係重大。但是,對於其他地區被綁的人,恐怕難以一一支付贖金。
其次,是美國紐約和德國中餐館面臨的危機。紐約1家中餐館,因為遭遇顧客騷擾投訴,說是將老鼠肉當成雞肉,引發重大風波。本來,顧客的投訴或者有人惡意中傷,在餐飲食業是司空見慣的問題,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由於當地主流媒體藉此炒作,1個孤立的事件就變成了燎原大火,燒到紐約地區乃至全美國的中餐行業,被汙名化的中餐館只能聯合起來,抗議自救,與媒體進行1場輿論和司法大戰。
無獨有偶,德國漢堡附近1個小鎮的中餐館發生滅絕人性的屠殺案件,餐館東主夫婦等7人遭槍殺,1場悲劇竟然引來了德國媒體對中餐館的「輿論圍剿」,什麼中國黑手黨,什麼3合會,什麼保護費,中餐館無形中成了「藏汙納垢」的罪犯窩,這對德國中餐行業帶來的無形打擊也相當大,以至於中餐館也只能聯合自救,發動「去汙名化」的輿論甚至司法行動。由上述兩例可見,雖然兩岸3地的能見度上升,但是,西方社會,尤其是媒體對海外華人的偏見仍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有時候,「中國威脅論」還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妖魔化海外華人的不良思潮。對此,海外華文媒體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竭盡所能地提升各行各業華人的正面形象,而不是躲在華人社群的小圈子裡光發牢騷?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兩岸3地的發展跟海外華人在當地的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再加之主流媒體的偏見,導致海外華人第2代對出生國家的認同歸屬感降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最新的1個調查顯示,華人第2代竟然有40﹪以上的人感覺受到種族歧視,並對加拿大沒有歸屬感。這是1個重大的危機信號,一般而言,第2代華人融入當地社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更何況是在加拿大這樣1個實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國家。因此,可以設想,加拿大的第2代華人如此,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第2代、第3代,會是1種怎樣的狀況呢?
不錯,慶祝春節已經成了全球許多國家的熱鬧事情,連外國政客都會將「恭喜發財」說得琅琅上口,但是,在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的風光背後,仍然潛藏許多或明或暗的危機,需要華人社群去認真思考對付,所謂居安思危,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當然是奈及利亞中國勞工被連續綁架的事件。隨著中國大幅崛起,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如饑似渴,但又不能把寶都押在中東地區,因為那裡戰事頻仍,局面不穩,加之美國藉反恐戰爭意欲全面控制油源,迫使北京到處尋找其他地區的油資源,而非洲地區是重要的目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風塵僕僕,短期內兩次走訪非洲,就是這個原因。而非洲油田的開發,當然是中國技術工人主導,但是,這些人,也就成了軍閥、黑社會流氓綁架勒索的目標。奈及利亞中國油田工人,兩次遭遇綁架,人數達10幾人,事件驚動國際,也驚動中南海高層,經過秘密營救,工人都安全脫險,但北京則絕口不提到底交了多少贖金,擔心產生骨牌效應。這件事情說明,中國人在海外已經成了可能的「肉票」,因為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一窮二白,而是「金錢淹腳」。如果說,美國人在海外被綁架常常是政治的原因,那麼,從今往後,中國人將會因為錢的原因而被綁架勒索。這對北京絕對是頭痛的事情,因為中國不能像美國那樣,動輒用武力去保護海外公民,但長期下去,每次綁架都要政府付贖金,也是變相鼓勵類似事件的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到海外工作的中國人,或者仍然持有中國護照的海外華人移民,必須相當謹慎自身的安危,不能再抱有中國人在世界各地走動絕對安全的幻想。北京願意對奈及利亞的中國工人被綁架付贖金,是因為油太重要了,不救人,士氣崩潰,關係重大。但是,對於其他地區被綁的人,恐怕難以一一支付贖金。
其次,是美國紐約和德國中餐館面臨的危機。紐約1家中餐館,因為遭遇顧客騷擾投訴,說是將老鼠肉當成雞肉,引發重大風波。本來,顧客的投訴或者有人惡意中傷,在餐飲食業是司空見慣的問題,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由於當地主流媒體藉此炒作,1個孤立的事件就變成了燎原大火,燒到紐約地區乃至全美國的中餐行業,被汙名化的中餐館只能聯合起來,抗議自救,與媒體進行1場輿論和司法大戰。
無獨有偶,德國漢堡附近1個小鎮的中餐館發生滅絕人性的屠殺案件,餐館東主夫婦等7人遭槍殺,1場悲劇竟然引來了德國媒體對中餐館的「輿論圍剿」,什麼中國黑手黨,什麼3合會,什麼保護費,中餐館無形中成了「藏汙納垢」的罪犯窩,這對德國中餐行業帶來的無形打擊也相當大,以至於中餐館也只能聯合自救,發動「去汙名化」的輿論甚至司法行動。由上述兩例可見,雖然兩岸3地的能見度上升,但是,西方社會,尤其是媒體對海外華人的偏見仍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有時候,「中國威脅論」還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妖魔化海外華人的不良思潮。對此,海外華文媒體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竭盡所能地提升各行各業華人的正面形象,而不是躲在華人社群的小圈子裡光發牢騷?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兩岸3地的發展跟海外華人在當地的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再加之主流媒體的偏見,導致海外華人第2代對出生國家的認同歸屬感降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最新的1個調查顯示,華人第2代竟然有40﹪以上的人感覺受到種族歧視,並對加拿大沒有歸屬感。這是1個重大的危機信號,一般而言,第2代華人融入當地社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更何況是在加拿大這樣1個實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國家。因此,可以設想,加拿大的第2代華人如此,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第2代、第3代,會是1種怎樣的狀況呢?
不錯,慶祝春節已經成了全球許多國家的熱鬧事情,連外國政客都會將「恭喜發財」說得琅琅上口,但是,在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的風光背後,仍然潛藏許多或明或暗的危機,需要華人社群去認真思考對付,所謂居安思危,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