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開春能否出現新局,就低迷的經濟形勢而言,開放大陸觀光客以及相關的直航包機,可望在4月到5月初成行,當可為台灣景氣注入1股活泉,稍有可展望的利基,然而從政治面觀察,則不能排除大有風險,1是台灣政局進入選季的相對不穩定,再加上陳水扁為圖緩解其領導危機,不時會拋出挑釁對岸的言辭和舉措,若因此出現各種狀況,也不必意外。由於今年底的立委選舉和明年3月下旬的大選,具有聯動效應,是以開春展望新局,還得考量明年大選前可能出現的變數。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加上直航包機自不無小補,估計1年約可創匯台幣300億元,作為服務業,特別是對中南部觀光景點,以及交通和餐旅業則屬1劑強心針,兼可繁榮已見蕭條的市面,都是可以樂觀的。至於能否改善台灣的經濟體質猶屬未知數。台灣的經濟體質可謂虛火中燒,且日趨疲弱,不僅是製造業大舉出走,而是投資者看不到遠景。前者是大環境的變化,台灣只能應變,但後者涉及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政策的規畫,不論務實的投機客以及心態健康的投資者,此時大概都不會選擇台灣,道理很簡單,何必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乃至於同意小額人民幣在台灣試辦匯兌,雖然都是出於大環境的形勢轉移,似乎不宜排除「3通」將屆的訊息,但受深綠意識形態把持的民進黨,長久以來刻意汙名化「3通」,並以支持「3通」與否作為檢視政治人物是否「愛台灣」的標尺。在這種氛圍當中,民進黨公職人員幾乎無人敢於承認「3通」原是兩岸的共同利益,更遑論開放「3通」。唯就近20年兩岸互動及形勢發展而論,大陸方面越來越不在意「3通」之有無,台灣則越來越需要「3通」以為挹注。是以民進黨此時願意接受大陸觀光客,並非出於主觀認知,而係受不了客觀形勢的轉移。這固然是民進黨自掘陷阱,以致出現意識形態和現實利益無法兼顧的兩難。民進黨如何自圓其說抑或可能出現更扭曲的動作,也是開春之後1個重要的觀察點。
開春之後民進黨是否會進1步轉趨深綠,就年前態勢觀察,「綠色政權保衛戰」應是民進黨未來選戰的思維主軸,並以最廉價的激情點燃民粹意識。在策略上則著重渲染「藍綠對決」,並轉化為「本省對外省」、「台灣對中國」的氛圍,張揚「228」的悲情意識。至於歷史教科書割裂兩岸,抹煞「中華民國」,以及美化日本殖民台灣的史實,把「日據」改成「日治」,擴大國營事業改名,把「中華郵政」改為「台灣郵政」都是出於同1套邏輯。其中還不宜排除陳水扁會故意激化島內對立氛圍,期待出現亂局,俾便收拾「殘局」。
再如「制憲正名」運動,可以料想會在明年3月大選之前升溫。陳水扁更有可能聯合深綠陣營透過種種途徑,鼓動街頭抗爭式的「制憲」訴求,只要立委和大選選前藍營支持度取得優勢,那麼「正名制憲」運動以及圍繞著「制憲」的話題和行動,都會應聲而起。「正名制憲」的實質內涵和意向,就是「台灣共和國」及其「憲法」的具體實踐。這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陳水扁和深綠陣營又何嘗不清楚,所以一意孤行者,既有陳水扁個人的「私利」,更是「台獨焦慮症」的併發。
回顧最近幾年兩岸形勢的變化和落差,不論藍綠都看得很清楚,台商的個中體會尤其明白。那就是中國市場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台灣卻是1個老化卻又分裂的社會。不出10年,兩岸相對形勢會有更驚人的發展,特別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市場將決定全世界的價格,台灣不過是被邊緣化的1個老齡社區。不少台獨激進論者即主張必要在明年北京奧運前發動「台獨」,否則更無希望。在深綠氛圍的影響下,民進黨幾乎已把台獨成敗和大選成敗綁在1起。兩岸出現風險的機率只有可能急遽升高。
開春瞻望台灣前景就不能不憂心,也不能不直言:陳水扁和民進黨不惜拿台獨作文章,會是台灣人民最大的陰影,若有更具體的行動,那就會是台灣人民的悲劇。台灣人民若珍惜新春期間的太平歲月,就必要有1個清醒的認識。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加上直航包機自不無小補,估計1年約可創匯台幣300億元,作為服務業,特別是對中南部觀光景點,以及交通和餐旅業則屬1劑強心針,兼可繁榮已見蕭條的市面,都是可以樂觀的。至於能否改善台灣的經濟體質猶屬未知數。台灣的經濟體質可謂虛火中燒,且日趨疲弱,不僅是製造業大舉出走,而是投資者看不到遠景。前者是大環境的變化,台灣只能應變,但後者涉及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政策的規畫,不論務實的投機客以及心態健康的投資者,此時大概都不會選擇台灣,道理很簡單,何必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乃至於同意小額人民幣在台灣試辦匯兌,雖然都是出於大環境的形勢轉移,似乎不宜排除「3通」將屆的訊息,但受深綠意識形態把持的民進黨,長久以來刻意汙名化「3通」,並以支持「3通」與否作為檢視政治人物是否「愛台灣」的標尺。在這種氛圍當中,民進黨公職人員幾乎無人敢於承認「3通」原是兩岸的共同利益,更遑論開放「3通」。唯就近20年兩岸互動及形勢發展而論,大陸方面越來越不在意「3通」之有無,台灣則越來越需要「3通」以為挹注。是以民進黨此時願意接受大陸觀光客,並非出於主觀認知,而係受不了客觀形勢的轉移。這固然是民進黨自掘陷阱,以致出現意識形態和現實利益無法兼顧的兩難。民進黨如何自圓其說抑或可能出現更扭曲的動作,也是開春之後1個重要的觀察點。
開春之後民進黨是否會進1步轉趨深綠,就年前態勢觀察,「綠色政權保衛戰」應是民進黨未來選戰的思維主軸,並以最廉價的激情點燃民粹意識。在策略上則著重渲染「藍綠對決」,並轉化為「本省對外省」、「台灣對中國」的氛圍,張揚「228」的悲情意識。至於歷史教科書割裂兩岸,抹煞「中華民國」,以及美化日本殖民台灣的史實,把「日據」改成「日治」,擴大國營事業改名,把「中華郵政」改為「台灣郵政」都是出於同1套邏輯。其中還不宜排除陳水扁會故意激化島內對立氛圍,期待出現亂局,俾便收拾「殘局」。
再如「制憲正名」運動,可以料想會在明年3月大選之前升溫。陳水扁更有可能聯合深綠陣營透過種種途徑,鼓動街頭抗爭式的「制憲」訴求,只要立委和大選選前藍營支持度取得優勢,那麼「正名制憲」運動以及圍繞著「制憲」的話題和行動,都會應聲而起。「正名制憲」的實質內涵和意向,就是「台灣共和國」及其「憲法」的具體實踐。這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陳水扁和深綠陣營又何嘗不清楚,所以一意孤行者,既有陳水扁個人的「私利」,更是「台獨焦慮症」的併發。
回顧最近幾年兩岸形勢的變化和落差,不論藍綠都看得很清楚,台商的個中體會尤其明白。那就是中國市場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台灣卻是1個老化卻又分裂的社會。不出10年,兩岸相對形勢會有更驚人的發展,特別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市場將決定全世界的價格,台灣不過是被邊緣化的1個老齡社區。不少台獨激進論者即主張必要在明年北京奧運前發動「台獨」,否則更無希望。在深綠氛圍的影響下,民進黨幾乎已把台獨成敗和大選成敗綁在1起。兩岸出現風險的機率只有可能急遽升高。
開春瞻望台灣前景就不能不憂心,也不能不直言:陳水扁和民進黨不惜拿台獨作文章,會是台灣人民最大的陰影,若有更具體的行動,那就會是台灣人民的悲劇。台灣人民若珍惜新春期間的太平歲月,就必要有1個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