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日前以高規格接待到雅加達訪問的馬來西亞總理阿都拉,授予國家榮典。以酬庸大馬領袖對推動、發展印馬兩國間合作關係的卓越貢獻。這項活動,緊接著上月24日印尼、大馬、新加坡決定結成打造東南亞經濟新3角盟約後不久進行。不僅確保結盟地位穩固,合作前途有光明遠景,更把雙方睦誼關係,推到巔峰,令各方深為佩慰。當茲東南亞區域整合工作漸告實現,東亞經濟又將進入嶄新階段的時際,期盼兩國營造而成的和諧、團結氣氛,為南洋經貿突飛猛進,締造積極突破的活力。
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光環耀眼,既吸走了相當部分外來投資,也為區域經濟注入一股源頭活水,帶動生產事業和各地市場蓬勃發展。尤其是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無論內需或輸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在經貿潮流激盪下,如能把握時機,積極向前,則終必為國家經濟創造出一番新天地。
否則退而求其次,以本身具備的資源,供應外界所需,消極吸引外資青睞,展開小本經營式的生產事業,也可能有所收穫。基本原則乃是盡全力尋覓商機,把握重點,庶可奠立經濟體基業,立於不敗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天然資源豐富的印尼和馬來西亞,經過反覆接觸,終於找到了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選擇合作奮鬥的途徑,相關抉擇是值得肯定的。
印尼和馬來西亞壤地相鄰、天然資源多元化,近年經貿發展表現不俗,國際上早有口碑,且同為東南亞國家協會創始成員,在理論上應該還有更亮麗的成就。只是以往雙方資源都沒有妥善運用,經貿活動也擺脫不了大國操縱的宿命,生產事業積弱,迴旋空間甚是狹窄。於是在土地、邊界、勞工、水資源等問題上,迭成爭執焦點,有若干項目累積成嫌怨,幾至睚必報的地步,說來真是遺憾。鄰國齟齬和找不到發展願景所付出的代價,難以估量,及早紓解才能為前途解套。
所幸印尼和大馬的領袖終在東亞經濟迅速成長的刺激下,悟出合作發展的道理,本身所擁有的動能,耗在空轉上乃是無謂的消費。國內的異見,固要消解,國際的爭端,也應減緩甚至消除,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種種爭執都不再重要。2006年1月12日,大馬總理阿都拉應邀蒞臨西蘇門答臘,和尤多約諾總統會晤,為化解婆羅洲東岸油源蘊藏豐富海域爭端,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同時在西蘇門答臘聚首時,也為合作反恐奠立了充分基礎,扭轉了雙方基調。
外界將這項高階層會議,形容為「冤家變親家」的起步,在國際為油源爭奪趨於尖銳化的時候,印尼、大馬卻能在婆羅洲東部的油源探勘爭執上達成各退一步的默契,真是彌足珍貴。相信雙方領袖更能體會到「合則兩利」的道理,並開始將更多精力投入開發經貿事項,必有相當建樹。所以印尼當局為阿都拉安排榮典、讚頌卓越貢獻,對阿都拉而言,可謂受之無愧,將來兩國經濟有亮麗進步,可說是營造出合作氣氛居於重要地位。
印尼、大馬在打造經濟合作項目上,外界目前所知道的是印尼已在位於本土和新加坡間的廖內群島建立經濟特區,馬來西亞則計畫耗資130億美元,打造南柔佛經濟特區,為陸海空運籌樞紐。由於兩大經濟特區都接近新加坡,遂邀地狹人稠的新加坡加入,取得高效率的建設和金融服務為號召,吸引外資前來。南洋新的經濟鐵3角於焉形成,以所規劃的結構,將來不僅外國直接投資會到,本國的企業也可能留住。如果進行得順利,則怨懟消失,足與中國、印度爭輝的生產事業出現,南洋將不再是積弱的地方,顯然相關方面的合作是成敗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