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節能中國耗能影響實力消長

2007-03-01 11:38:3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今年全球氣候的巨變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巴黎「氣候變化」的世界峰會更提出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重大挑戰,因此,歷來重視環保的美加兩國,朝野政黨都在聯邦政壇將環保議題列為優先,加拿大政壇更是將其視為下1場大選的最重要主軸。當然,與環保問題息息相關的仍然是能源使用問題,遏制廢氣排放數量是京都議定書的主要內容,但這個問題又涉及到現代化發展最大的矛盾神經。現代化發展速度的槓桿,端賴於能源耗費的支撐,減少廢氣排放,遏制地球暖化,必然也會降低經濟發展的速度,從而影響民眾的生活素質;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增長速度和競爭能力,無休止濫用能源,不但資源耗盡的時代提前來臨,同時環境污染也將嚴重損害地球的生態平衡,最後大家都要受到懲罰。問題還不是那麼簡單,放眼全球,除了發展與環保之外,人類還沈溺在大國競爭、宗教衝突、文明對立、征戰無度等各種政治、軍事、文化的危機之中,如何在這種危機中突圍而出,大國的發展戰略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無可否認,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中,美國與中國的地位最為重要。1個是唯一的超強,但已經呈現出衰退的跡象,1個是上升最快的大國,未來的變化還有許多未知因素。美中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體現了今天國際局勢的複雜。
 
中國提前發射反衛星導彈,躋身美俄之外,第3個可以在外太空擊落衛星的大國,引發全球一片震驚。中國的舉動,雖然引發了太空武器競賽的輿論熱潮,中國的近鄰印度還成立研發太空武器的司令部,但布希政府及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則反應低調,他們關注的仍然是更長期的能源環保戰略,這是中國方面的巨大弱點,因為北京關注的還是眼前的發展,並且靠這樣的發展來緩和越益激化的社會矛盾。
 
問題是,在中美隱性對抗較量的大格局下,美國的能源環保戰略,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直接針對中國的。我們謹以布希總統在日前提出的國情咨文來看,就可以知道其中的端倪。國際輿論一般都嘲笑和懷疑布希著眼於國內政策的演講,簡單解釋為轉移視線,卻沒有看到,布希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建議,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最重要的就是在10年間削減國民高達兩成的汽油使用量計畫,以在20年間把美國的戰略性石油儲備增加1倍,以應付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無法從外國進口石油的時候,可以維繫97天的石油存量,以應付危機。
 
這是1個相當有眼光但也是艱巨的任務。要知道,大幅減少國民用油量,對美國來說,簡直就是部分改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近100年來,美國在全球介入或者發動戰爭的最大理由就是「維護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而石油就是最重要的誘因!如今,減少國民汽油消費,節能環保的正面效應自不待言,同時也減少了美國為石油動不動貿然發動小型戰爭的壓力。但與此相反,戰備石油儲量的大幅增加,又對美國進行大規模戰爭,以及禁運與反禁運的較量,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在當今世界,能夠跟美國打1場大戰的,除了俄羅斯,就是中國了,但大國開打,就可能發展到核子戰爭,因此,雙方進行包圍和反包圍的持久對峙,是最可能的戰爭形式。我們要問:中美如果發生戰爭,或者中東石油輸出的管道被封鎖,美國的石油存量可以支撐3個月,那麼,北京能撐那麼久嗎?
 
與布希要削減國民用油量的計畫相比照,中國則越來越向美國消費模式靠攏,汽車的急劇增加就是明顯的象徵。中國的發展日益依賴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但犧牲了環境,也犧牲了戰略優勢,這靠胡錦濤不怕蚊蟲叮咬,再多跑幾次非洲,也解決不了問題。居安思危,是否也要在節能以及石油戰略儲備上痛下決心,並有所作為?
 
發展外太空武器固然重要,但扭轉無休止的消耗能源的「生活模式」,開發新的能源,尤其是綠色能源,也是中國目前刻不容緩需要面對的戰略課題。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