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狂跌風波帶來的3點警示

2007-03-03 11:37:2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股市2月27日狂跌。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1天內下跌9%,為10年來所未見。影響所及,遍於全球,亞、非、拉市場同受波及,而受累最重的是美國股市。華爾街當天下跌416點,是911驚爆之後跌幅最大的紀錄。人心一陣惶亂之後,客戶遇低回補,市場迅即攀升,所謂「黑色星期二」,似只是1個痛苦而短暫的回憶。據許多專家的觀察,股市成長在這1場震盪後勢將減緩,但不應有大問題。不過,從中、美兩大股市來看,廣大投資人在經歷風波之後,必然將更加審慎。
 
第1、中國近年經濟發展迅速,房地產與股票畸形上漲,潛伏著「泡沫化」的危機。有些專家認為,大陸股票超值在50%以上。股市交易量比2005年增長了3倍。許多民間投資者有的是賣了房屋,借來巨款,去搶購股票。懷著「放手一搏」的心情,當然要承受賭博的風險。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北京政府從社會主義轉型到資本主義,目前只走了3分之1的道路,不但是許多法令規章趕不上經濟形勢的變化,從政府到民間心理上都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困惑,不知何去何從。
 
這次股災之起,是由於市場謠傳政府要對炒股投資收益徵收「資本利得稅」,持股人聞警拋售,牽動全局。事後當局力予澄清,穩定人心。不過,總理溫家寶1日專文中表示,政府應該加強金融管理的能力,以保障金融安全與穩定。可見加強管理確屬必要。
 
貧富差距過大,是社會關係緊張的主因之1,政府不能坐視不管。「先讓1部分人富起來」在10幾20年前也許是不錯的;到了今天,均富已是當務之急。股市成了追逐暴利的賭場,政府不能不予以適當的規範管理。問題在於怎樣管理才能公平有效。人代會副主席之1的成思危,月前在杜拜論壇中慨乎言之,上海證交市場上市的公司,祇有30%是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絕大多數都是國營企業,可見股市風波並不止在金融管理而已。泡沫化的危機存在,北京必須正視,早作全面因應。
 
第2、再看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基28日在眾院作證時,論及股市一時大跌,「並不是單1原因導致市場修正」,聯準會對經濟前景仍表樂觀。專家們也認為,去年第4季股市成長過快,柏南基的「修正論」可以接受。
 
不過,有些重要數據顯示,投資人信心不足,不止是「及時修正」、「逢高即吐」而已。新屋興建和銷售,向來是衡量經濟升沉的重要指標。據商務部統計,元月份全美新屋銷售下跌16.6%,是13年來的新低。更重要的是,去年第4季國內生產總值成長年率修正為2.2%,低於1個月前預期的3.5%。聯準會前任主席葛林斯潘前1天預測,「美國經濟在今年底前可能開始衰退」的說法,不能因為他已「不在其位」而加忽視。葛老主掌聯準會達18年之久,他的話應該是善意的警告。股市風波雖漸遠去,內行人多認為這是「早晨喚人起床的電話」。投資者毋庸慌亂,但應謹慎小心。
 
第3、股市有投資的作用,更有投機的誘惑。玩股如博弈,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股市暴漲暴跌,往往有許多非理性因素牽扯在內,多空操作,亦在意料之中。每位投資人都必須慎謀能斷,自求多福,勿存火中取粟、僥倖冒險之心,方為自保之道。
 
這次,中國股市「禍延」全球,換1個角度看,體現了其影響力今非昔比,超過冷戰期間的蘇聯。「中國打噴嚏,全球感冒」固然有些誇張,但那13億人的安危禍福,的確與世界命運息息相關。當世各國,尤其是美國,更應多方加強互相理解與互惠合作,而不宜偏向到「威脅論」的思考模式。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