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務實而積極的掃雷政策早日實現

2007-03-05 10:56:0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新社」2月26日曼谷消息,泰國總理素拉育說,泰國將以積極態度,展開對沿邊界地區所埋設地雷的新調查,並盡可能努力在國際約定的限期前加以清除。由於地雷是非常可怕的沉默殺手,曾經交戰的地區或備受敵人威脅的所在,都普遍裝置做為自衛工具。但戰爭告一段落或結束,對於這類高危險的武器卻未予處置,以致引爆地雷造成人畜死傷事件,不時發生。印支半島歷經多年戰禍,各方裝設的各型地雷為數頗多,單泰國18個邊境府800平方公里土地上就分布了不少。政府當局做成優先調查並移除地雷的政策,有悲天憫人的精神、遵守對國際條約的承諾,令人佩慰和期待。
 
聯合國方面估計,世界約82國分別埋有地雷,總數多達1億1000萬枚,多年來不僅早期裝置者未加清理,各地時常會傳出地雷造成人畜死傷的慘劇。而且尚有戰爭行為的區域,還繼續增添埋設新地雷,於人類生命財產的威脅,竟不知伊於胡底。於是包括已故英國威爾斯王妃黛安娜、美紅十字總會主席杜爾夫人、「國際禁止地雷組織」等個人或機構,乃推動由國際來簽署「全面禁止人員殺傷地雷條約」。前述禁止使用、製造與買賣人員殺傷地雷的條約,在加拿大渥太華的1項會議中通過,並於1999年3月1日完成相關程序,正式生效。禁雷條約除了明文禁絕地雷,更重要的還規定在條約生效後10年內掃清各地的地雷。由於禁雷條約掃雷期限只剩下2年,泰國當局於此時宣布努力履約,雖然明知有相當難度,但國際公約具有一定效力,應受到尊重。政府的決策有「義所當為,毅然為之」的精神,令人感動。
 
禁用地雷、清除地雷是要免於地雷遺害於人畜的慘劇還繼續成為社會的夢魘,認真執行規定,實在是將人類為雷害付出的代價減到最低。「聯合國掃雷機構」主任蓋拉德在一項記者會中據實相告: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雷致人死傷的數字逐年從26000人減少,但每年還是有15000人至20000人死於非命。死者固然無謂,縱僥倖拾回一命,傷癒後多淪為乞丐,甚至會滋生「生不如死」的感覺。所以禁雷掃雷,是1種悲天憫人的行動,泰國當局把仍然存在於田野與叢林中、一般都市社會不太覺得有多重要的掃雷問題,視為應優先處理事項,實是高瞻遠矚,造福於相對邊遠的族群。
 
事實上,隱藏於地表下的人員殺傷地雷,仍然阻窒農民耕種食糧、不讓孩童到室外遊戲、流落在外的人回不了家園。以泰國的情況而論,18個邊境府的800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有地雷,等於是人畜禁區,大好的沃土淪為未開墾的處女地,當然可惜。以往經貿發展遲緩,空置林野已覺得不堪,近年東南亞經濟快速發展,「有土斯有財」的意義備顯得重要。若讓廣袤大地不加規劃開發,將來發展跟不上其他地區,則涉及暴殄天物,損失就難以算計了。所以泰國各界應和政府一樣重視掃雷問題,做政府掃雷的後盾。
 
聯合國專家曾指出,如果泰國希望能從國際上獲得援助來清除地雷,必先徹底清查泰國領土上的所有地雷。國際上的要求,是讓掃雷工作能有計畫推動的基本條件,不經由徹底清查和制定全國性掃雷方案,並不合於現代工作要求。所以泰國政府回過頭來積極清查境內地雷數量,乃是掃雷行動尋求國際資金、投資奧援的務實做法,以迅速進行為是。
 
泰國是簽署、批准渥太華禁雷公約的第1個東南亞國家,在公約開始啟動之初,一度有積極表現。可惜形格勢禁,後繼無力,讓泰國境內的沉默殺手長期在地表下,成為社會心腹之患。素拉育政府及時發布積極掃雷政策,明智而有魄力,期待其早日實現。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