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全國政治協商會主席賈慶林,日前在該會啟幕工作報告「經濟發展部分」,特別提到今年將召開位於中國廣西的「北部灣經濟區」專題協商會。計畫透過該經濟區的發展,加強中國大西部地區和東盟成員的經濟合作與往來。中國在全世界矚目的決策大會場上,提出對東盟經濟發展有密切關聯、具指標性意義的議題,不僅表達和平崛起中的大經濟體,布局縝密,和區域經濟接軌的安排,尤其有新的格局,其深層意義非常值得注意。
北部灣經濟區是包含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欽州、防城港市和南寧市的總稱。在中國「十五」期間,列於經濟區名下,除了經濟結構、基礎建設有詳細規劃。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其建構為中國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設計,已有秩序將整個地區的公路、鐵路、沿海港口、內河航運體系,結合為1個相當完整的網絡,供「大西部」開發使用。具備了這樣的基礎,大西部產業的內外銷物流暢順,自可蓬勃開展;而中國產品的出海通道,當然也是南洋貨物輸往中國的橋頭堡,海上運輸連結起中國和東盟經濟合作往來。從整體看,則是中國、東盟兩大市場和資源強化交流的另一利器。因此,中國把召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專題協商會列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向政協大會提出報告,其分量之重應不難理解。
今年1月14日,東盟10國和中國簽署了1項「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議定於7月起實施。根據協議,中國將在建築、環保、運輸、體育、商務等5大服務部門26個領域向東盟國家做進一步的市場開放;東盟方面則分別在金融、電信、教育、旅遊、建築、醫療等向中國做出開放承諾。也就是說,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把雙方經貿往來,進一步加大了範圍,是建立10+1自由貿易區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決心於2010年建成世界最大自貿區的有力保證。眼看這個受舉世矚目的20億人口自貿區不久就要實現,東盟諸經濟體除了感到滿意、滿足,總該還有一番更遠大的盤算才是。那麼,「北部灣經濟區」既是海上大通道,又是進入中國廣袤腹地的橋頭堡,東盟諸經濟體做一番妥善規劃,準備大展鴻圖,此當其時。
對於中國而言,快速經濟發展所孳生的信心,使「十一五」的規劃,有更突出的新格局,也有更深入的國際合作觀念。外界所得到的資料,10+1自貿區實現,將是開放的平台,同時又承擔富邊、安邊、睦鄰的任務,要和周邊的國家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國際走廊和國際經濟合作帶。在這樣的觀念下,中國西部建設、東盟10+1自貿區分屬國際、國內的兩個市場,便是積極推進對外財經交流與合作的工具。隨著綜合國力增強,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發展援助事業會成為常態。將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與建設,自然形成1種觸媒或潤滑劑,將中國和東盟關係結合得更緊密,雙方將互蒙其利。
東盟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於2006年屆滿15年,當時中國總理溫家寶敦邀東盟10國領袖蒞臨廣西南寧聚會,成為首次在中國境內召開的這項集會。除了實質性的4項合作聯合聲明,加強雙方戰略夥伴關係外,值得一提的是與會的當權執政者,對溫家寶的親和力、對中國力挺東盟在東亞合作的核心地位,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經過多方接觸與合作,中國的周邊關係逐漸認清楚中國的立場,推誠相與,結成深層的伙伴關係。
這次賈慶林在全國政協提出加強、加速開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號召,對外是中國對周邊國家交流與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對內則凸顯從「十五」到「十一五」計畫的連貫性和落實表現,西部開發的機會不斷增加,通路不斷擴大,基礎尤其穩固。
北部灣經濟區是包含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欽州、防城港市和南寧市的總稱。在中國「十五」期間,列於經濟區名下,除了經濟結構、基礎建設有詳細規劃。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其建構為中國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設計,已有秩序將整個地區的公路、鐵路、沿海港口、內河航運體系,結合為1個相當完整的網絡,供「大西部」開發使用。具備了這樣的基礎,大西部產業的內外銷物流暢順,自可蓬勃開展;而中國產品的出海通道,當然也是南洋貨物輸往中國的橋頭堡,海上運輸連結起中國和東盟經濟合作往來。從整體看,則是中國、東盟兩大市場和資源強化交流的另一利器。因此,中國把召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專題協商會列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向政協大會提出報告,其分量之重應不難理解。
今年1月14日,東盟10國和中國簽署了1項「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議定於7月起實施。根據協議,中國將在建築、環保、運輸、體育、商務等5大服務部門26個領域向東盟國家做進一步的市場開放;東盟方面則分別在金融、電信、教育、旅遊、建築、醫療等向中國做出開放承諾。也就是說,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把雙方經貿往來,進一步加大了範圍,是建立10+1自由貿易區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決心於2010年建成世界最大自貿區的有力保證。眼看這個受舉世矚目的20億人口自貿區不久就要實現,東盟諸經濟體除了感到滿意、滿足,總該還有一番更遠大的盤算才是。那麼,「北部灣經濟區」既是海上大通道,又是進入中國廣袤腹地的橋頭堡,東盟諸經濟體做一番妥善規劃,準備大展鴻圖,此當其時。
對於中國而言,快速經濟發展所孳生的信心,使「十一五」的規劃,有更突出的新格局,也有更深入的國際合作觀念。外界所得到的資料,10+1自貿區實現,將是開放的平台,同時又承擔富邊、安邊、睦鄰的任務,要和周邊的國家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國際走廊和國際經濟合作帶。在這樣的觀念下,中國西部建設、東盟10+1自貿區分屬國際、國內的兩個市場,便是積極推進對外財經交流與合作的工具。隨著綜合國力增強,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發展援助事業會成為常態。將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與建設,自然形成1種觸媒或潤滑劑,將中國和東盟關係結合得更緊密,雙方將互蒙其利。
東盟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於2006年屆滿15年,當時中國總理溫家寶敦邀東盟10國領袖蒞臨廣西南寧聚會,成為首次在中國境內召開的這項集會。除了實質性的4項合作聯合聲明,加強雙方戰略夥伴關係外,值得一提的是與會的當權執政者,對溫家寶的親和力、對中國力挺東盟在東亞合作的核心地位,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經過多方接觸與合作,中國的周邊關係逐漸認清楚中國的立場,推誠相與,結成深層的伙伴關係。
這次賈慶林在全國政協提出加強、加速開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號召,對外是中國對周邊國家交流與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對內則凸顯從「十五」到「十一五」計畫的連貫性和落實表現,西部開發的機會不斷增加,通路不斷擴大,基礎尤其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