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政協、人大兩會正在「如火如荼」、「行禮如儀」地舉行,被海內外紛紛議論將在17大「下崗」的中共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和黃菊也是高調亮相,這到底是「闢謠」還是政治上的「迴光返照」,恐怕還得等到下半年的17大黨代會才會揭曉。中共的傳統是,兩會必須成為「團結的大會」「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此,即使是已經失勢的領導人,也要「站好最後1班崗」,強顏歡笑登台作秀一番。顯然,這次兩會,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是沈默的主角,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是高調的主角。前者的權力基礎已經相當穩固,無論政協還是人大的正式報告和座談,都是突出胡的領導地位,江澤民時代的痕跡已經全然消失;而後者則是春風得意,雖然是本屆政府的最後1年,溫家寶卻沒有當年朱鎔基總理臨去之前的沈重和感慨,而是輕鬆自信,從會前發表近年來罕見的署名長篇文章,到獲得滿堂彩的政府工作報告,溫家寶的政治行情顯然繼續看漲,胡溫體制的延續勢在必行。
有趣的是,兩會之前,有兩個風暴。1個就是中國股市大跌,1個就是台灣陳水扁的「4要1沒有」的重大宣示。股市大跌,雖然分析歸結為是日本增息,日圓升高惹的禍,但中國股市在這次「股災」中暴露出極大風險的弱點同時,也意外體會到對全球股市的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儼然過了1次「世界金融中心」的癮。不過,由於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仍然要發展資本市場的1句話,導致全國股民盼望的「兩會行情」又在周一出現,滬深股市都強大反彈,延續股災前的升勢。
陳水扁的台獨宣示,也和以往一樣,在有意無意之間挑了1個好時間,藉大量港台記者在北京採訪兩會之際,能夠快速爭取對岸有集中強烈的反彈,才能取得「被打壓」的「悲情效果」,以扭轉台灣人民對陳氏家族貪污腐敗的視線,騙取選票。誰知,北京已經學乖了,除了外交部長李肇星「放言批判」,以及軍方的兩會代表發表一些反台獨套話之外,其他代表一律封口,把眼光集中在國內議題之上,即使是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是沒有多少字涉及台灣問題,繼續讓「以美制台」的策略生效,導致陳水扁唱了1齣獨腳戲,讓對岸出手打壓的期待落了空。相反,美國國務院卻是嚴詞警告,要陳水扁不要脫離了「4不1沒有」的承諾,導致總統府行政院緊急滅火,通過對外渠道積極溝通,這正應了李登輝對陳水扁的評價:對老美怕得要死。
但是,陳水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台獨「4要」宣示,以及之後的雄風攻陸巡航飛彈的試射,卻在無意中幫了對岸兩會的忙。本來,北京再次增加軍費達17%受到國際社會嚴重關注,不但中國的對手美國和日本早就指責中國軍費增長太快,完全超出和平崛起的需要,也超出國防自衛的需要,連中國周邊的其他國家也都質疑北京的大規模擴軍備戰。如果陳水扁在兩會前不挑釁,而是傳遞兩岸要和平的資訊,同時也延緩攻擊性飛彈的試射,自然可以讓國際社會把目標集中在北京為何再次大規模增加軍費開支上,如今,陳水扁蓄意挑起兩岸緊張關係,幫助北京脫困,也給北京擴軍增加了合理性。由此可見,以往是北京威脅台灣,成為民進黨的「助選員」,如今是陳水扁發難,反而成了北京的「遮羞布」,兩岸策略調整,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可謂一目了然。
北京兩會的戲碼,還會再延續熱鬧好幾天,但中國發展的路向,17大的人事布局,顯然已經定了調,海內外記者想要「挖寶」,恐怕很難,只能在花絮裡報導一些有趣的消息。只是,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許多目標,比如解決農村問題、改善民工狀況、制止農業用地轉讓、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用市場和政府調控的雙管齊下來遏制房價的飛漲等等,這些棘手的挑戰,在未來1年中能否達成,目前仍然是疑問。
有趣的是,兩會之前,有兩個風暴。1個就是中國股市大跌,1個就是台灣陳水扁的「4要1沒有」的重大宣示。股市大跌,雖然分析歸結為是日本增息,日圓升高惹的禍,但中國股市在這次「股災」中暴露出極大風險的弱點同時,也意外體會到對全球股市的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儼然過了1次「世界金融中心」的癮。不過,由於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仍然要發展資本市場的1句話,導致全國股民盼望的「兩會行情」又在周一出現,滬深股市都強大反彈,延續股災前的升勢。
陳水扁的台獨宣示,也和以往一樣,在有意無意之間挑了1個好時間,藉大量港台記者在北京採訪兩會之際,能夠快速爭取對岸有集中強烈的反彈,才能取得「被打壓」的「悲情效果」,以扭轉台灣人民對陳氏家族貪污腐敗的視線,騙取選票。誰知,北京已經學乖了,除了外交部長李肇星「放言批判」,以及軍方的兩會代表發表一些反台獨套話之外,其他代表一律封口,把眼光集中在國內議題之上,即使是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是沒有多少字涉及台灣問題,繼續讓「以美制台」的策略生效,導致陳水扁唱了1齣獨腳戲,讓對岸出手打壓的期待落了空。相反,美國國務院卻是嚴詞警告,要陳水扁不要脫離了「4不1沒有」的承諾,導致總統府行政院緊急滅火,通過對外渠道積極溝通,這正應了李登輝對陳水扁的評價:對老美怕得要死。
但是,陳水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台獨「4要」宣示,以及之後的雄風攻陸巡航飛彈的試射,卻在無意中幫了對岸兩會的忙。本來,北京再次增加軍費達17%受到國際社會嚴重關注,不但中國的對手美國和日本早就指責中國軍費增長太快,完全超出和平崛起的需要,也超出國防自衛的需要,連中國周邊的其他國家也都質疑北京的大規模擴軍備戰。如果陳水扁在兩會前不挑釁,而是傳遞兩岸要和平的資訊,同時也延緩攻擊性飛彈的試射,自然可以讓國際社會把目標集中在北京為何再次大規模增加軍費開支上,如今,陳水扁蓄意挑起兩岸緊張關係,幫助北京脫困,也給北京擴軍增加了合理性。由此可見,以往是北京威脅台灣,成為民進黨的「助選員」,如今是陳水扁發難,反而成了北京的「遮羞布」,兩岸策略調整,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可謂一目了然。
北京兩會的戲碼,還會再延續熱鬧好幾天,但中國發展的路向,17大的人事布局,顯然已經定了調,海內外記者想要「挖寶」,恐怕很難,只能在花絮裡報導一些有趣的消息。只是,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許多目標,比如解決農村問題、改善民工狀況、制止農業用地轉讓、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用市場和政府調控的雙管齊下來遏制房價的飛漲等等,這些棘手的挑戰,在未來1年中能否達成,目前仍然是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