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美國英特爾公司昨(26)日在北京宣布,將斥資25億美元在大連興建1座12吋晶圓廠,預計今年底動工,2010年上半年投產。為消除美國政府疑慮,英特爾在大連的晶圓廠將只生產晶片組,而不會生產微處理器。
英特爾與大連市政府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宣布這項重大投資,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行長歐德寧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新項目將使英特爾在中國的投資總額接近40億美元,成為在中國投資額最大的跨國企業之一。英特爾今日還將投資4,000多萬美元在大連興辦1所半導體創新學院,預計2008年8月正式招生。
大連晶圓廠不僅是英特爾15年來投資興建的第1座晶圓廠,也是首座位在亞洲及開發中國家的晶圓廠。在此之前,英特爾於美國、愛爾蘭及以色列已有7家晶圓廠,在上海及四川則各有1家封裝測試廠。大連這座晶圓廠將被命名為英特爾「Fab68號廠」,歐德寧說,因為6跟8在中國是吉祥數字,寓意繁榮和發展。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在昨天簽約儀式前會見歐德寧,對英特爾先後在大陸東部沿海、西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建廠表示讚賞。歐德寧在接受「新浪科技」訪問時則表示,英特爾Fab68號廠落戶大連是必然的選擇。中國是世界第2大IT市場,很快將成為第1大,英特爾很多客戶已經相繼來到中國,所以「行業也讓我們選擇中國」。
分析師表示,英特爾公司在中國大陸設立大型晶片廠,勢必在競爭激烈的亞洲半導體業中激起巨大的震波。這也顯示英特爾把成長焦點移往發展中市場的決心。
國際數據公司(IDC)駐台灣分析師廖光河說,這將敲響亞洲半導體製造業者與政府的警鐘,因為英特爾在大陸的25億美元建廠計畫,將把大量的生產製程知識一併移植過去,協助大陸發展高科技。他說:「這對中國的製造技術影響最大,也是其他國家最擔心的地方。」
英特爾表示,在大連的廠房一開始將生產較不精密的產品,但未來可能會向更高技術的產品發展。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26日在北京的記者會說:「生產其他產品的選項都廣為開放。」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說,為了平息美國政府的憂慮,英特爾大連廠將不會用來生產最先端的電腦微處理器晶片(CPU),只用來生產其他週邊產品。但廖光河指出,台灣當初花了15年才發展起半導體製造業的全球競爭規模,英特爾在大陸的廠房開始運作後,卻可能只需要3到5年,就能引發類似的效果。
英特爾與大連市政府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宣布這項重大投資,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行長歐德寧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新項目將使英特爾在中國的投資總額接近40億美元,成為在中國投資額最大的跨國企業之一。英特爾今日還將投資4,000多萬美元在大連興辦1所半導體創新學院,預計2008年8月正式招生。
大連晶圓廠不僅是英特爾15年來投資興建的第1座晶圓廠,也是首座位在亞洲及開發中國家的晶圓廠。在此之前,英特爾於美國、愛爾蘭及以色列已有7家晶圓廠,在上海及四川則各有1家封裝測試廠。大連這座晶圓廠將被命名為英特爾「Fab68號廠」,歐德寧說,因為6跟8在中國是吉祥數字,寓意繁榮和發展。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在昨天簽約儀式前會見歐德寧,對英特爾先後在大陸東部沿海、西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建廠表示讚賞。歐德寧在接受「新浪科技」訪問時則表示,英特爾Fab68號廠落戶大連是必然的選擇。中國是世界第2大IT市場,很快將成為第1大,英特爾很多客戶已經相繼來到中國,所以「行業也讓我們選擇中國」。
分析師表示,英特爾公司在中國大陸設立大型晶片廠,勢必在競爭激烈的亞洲半導體業中激起巨大的震波。這也顯示英特爾把成長焦點移往發展中市場的決心。
國際數據公司(IDC)駐台灣分析師廖光河說,這將敲響亞洲半導體製造業者與政府的警鐘,因為英特爾在大陸的25億美元建廠計畫,將把大量的生產製程知識一併移植過去,協助大陸發展高科技。他說:「這對中國的製造技術影響最大,也是其他國家最擔心的地方。」
英特爾表示,在大連的廠房一開始將生產較不精密的產品,但未來可能會向更高技術的產品發展。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26日在北京的記者會說:「生產其他產品的選項都廣為開放。」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說,為了平息美國政府的憂慮,英特爾大連廠將不會用來生產最先端的電腦微處理器晶片(CPU),只用來生產其他週邊產品。但廖光河指出,台灣當初花了15年才發展起半導體製造業的全球競爭規模,英特爾在大陸的廠房開始運作後,卻可能只需要3到5年,就能引發類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