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伊朗突然於3月23日以15名英軍闖入波斯灣附近的伊朗水域為由,予以逮捕。事後相關雙方互相使用威脅手段,使緊張情勢急速升級,這是非常危險的。
伊朗指英軍戰艦進入其海域,但英軍方面則稱他們並未進入伊朗海域,而是在伊拉克海域進行聯合國所委託的任務。
伊朗最初答應先釋放15人中唯一的1名女兵,但當英國宣布凍結與伊朗的一切往來時,伊朗宣布連這名女兵也不會釋放了。事情將交由法庭解決,先審查這15人是否有罪,然後治以應得之罪。
也就在英國首相布萊爾口口聲聲恫嚇伊朗必須放人的時候,美軍由3月27日起,在波斯灣進行自2003年出兵伊拉克以來最大的軍力展示,出動2個軍艦戰鬥群的1萬多名人員,由艾森豪號和史坦尼斯號2艘航空母艦領軍,在100多架戰機的支援下,以伊朗沿岸為目標,進行規模龐大的軍事演習。雖然,美軍指揮官表示,演習並非針對伊朗挾持英軍事件而來,美軍也不會進入伊朗海域,但他拒絕透露演習是在何時決定的,僅說演習是為了維持區域的安全與穩定。
許多時候,戰爭是由1樁偶發的事件引起的,例如第1次世界大戰,是因塞爾維亞1名青年在巴爾幹半島刺殺了奧地利的皇太子,於是藉著此一偶發事件,存在已久的各種矛盾利用此事開啟戰端。所以,伊朗逮捕英軍事件,若不能妥善解決,醞釀下去,緊張升級,極可能擦槍走火,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美國總統布希目前的處境是很艱難的,他要增兵伊拉克,以便結束戰爭,卻遭到美國眾議院的否決。府會由對立到決裂,出兵預算批不出來,布希便無法增兵伊拉克。布希的民調聲望固然已從911時的90%跌到只剩30%,但他仍然雄心勃勃,不但要增兵伊拉克,甚至還有意出兵攻打伊朗,只是他目前還找不到1個可以向國民交代出兵伊朗的理由而已。
如果在伊朗與英國互相對峙的現在,布希得到1個像當年決定出兵伊拉克時一樣的錯誤情報,認為伊拉克藏有大批殺傷性武器而對伊拉克動武,性格魯莽的布希極可能再幹1次。即是說,此時此刻,布希極可能再次接到錯誤情報,而對伊朗作出錯誤決定,向伊朗進軍,那豈不糟糕?
而伊朗近期的一連串行動,如逮捕15名英軍,嫌美國對伊總統阿馬丁加德的入境簽證批准得太遲,而決定阿馬丁加德取消到聯合國演說的原定項目。這些做法,均旨在增加伊朗和國際社會誤會和互不信任,甚至互相對立。
伊朗極可能想藉此種行動來引起國際的注意,轉移人們對伊朗發展核武反感的心理,並確定它發展核電力的合法性。人們注意到,伊朗過去並未強調過利用核能的權利,而說要發展核武,這才引起國際社會的緊張,美國則作為國際社會的頭人出面交涉。如果只說利用核能的權利,問題就簡單得多了。伊朗與其他國家,根本不存在不能解決的矛盾。
但伊朗事實上不是1個可以商量的溫和國家,從柯麥尼主教發動宗教革命開始,到現在的總統阿馬丁加德,他們所發出的一言一語,都是讓人震驚的,例如說:阿馬丁加德要從地圖上把以色列抹掉。又例如說:2次大戰期間,希特勒的納粹黨殺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這是西方造謠的神話,目的是為猶太人開闢了入侵巴勒斯坦之路。
事實上,在英國宣布凍結雙方關係,及美軍戰艦群在伊朗海域附近演習之後,伊朗態度已有所軟化了。伊朗軍方首長阿夫夏將軍說:倫敦那些人連宣傳戰和心理戰都不懂。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也希望歐洲官員最好勸英國領袖放棄殖民態度,避免宣傳,承認各國有保護領土的權利。而「非有關方面」的干預,無助於解決問題。
但也正是「非有關方面」美國的「干預」,才使伊朗態度軟化下來,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我們更希望此事有驚無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伊朗指英軍戰艦進入其海域,但英軍方面則稱他們並未進入伊朗海域,而是在伊拉克海域進行聯合國所委託的任務。
伊朗最初答應先釋放15人中唯一的1名女兵,但當英國宣布凍結與伊朗的一切往來時,伊朗宣布連這名女兵也不會釋放了。事情將交由法庭解決,先審查這15人是否有罪,然後治以應得之罪。
也就在英國首相布萊爾口口聲聲恫嚇伊朗必須放人的時候,美軍由3月27日起,在波斯灣進行自2003年出兵伊拉克以來最大的軍力展示,出動2個軍艦戰鬥群的1萬多名人員,由艾森豪號和史坦尼斯號2艘航空母艦領軍,在100多架戰機的支援下,以伊朗沿岸為目標,進行規模龐大的軍事演習。雖然,美軍指揮官表示,演習並非針對伊朗挾持英軍事件而來,美軍也不會進入伊朗海域,但他拒絕透露演習是在何時決定的,僅說演習是為了維持區域的安全與穩定。
許多時候,戰爭是由1樁偶發的事件引起的,例如第1次世界大戰,是因塞爾維亞1名青年在巴爾幹半島刺殺了奧地利的皇太子,於是藉著此一偶發事件,存在已久的各種矛盾利用此事開啟戰端。所以,伊朗逮捕英軍事件,若不能妥善解決,醞釀下去,緊張升級,極可能擦槍走火,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美國總統布希目前的處境是很艱難的,他要增兵伊拉克,以便結束戰爭,卻遭到美國眾議院的否決。府會由對立到決裂,出兵預算批不出來,布希便無法增兵伊拉克。布希的民調聲望固然已從911時的90%跌到只剩30%,但他仍然雄心勃勃,不但要增兵伊拉克,甚至還有意出兵攻打伊朗,只是他目前還找不到1個可以向國民交代出兵伊朗的理由而已。
如果在伊朗與英國互相對峙的現在,布希得到1個像當年決定出兵伊拉克時一樣的錯誤情報,認為伊拉克藏有大批殺傷性武器而對伊拉克動武,性格魯莽的布希極可能再幹1次。即是說,此時此刻,布希極可能再次接到錯誤情報,而對伊朗作出錯誤決定,向伊朗進軍,那豈不糟糕?
而伊朗近期的一連串行動,如逮捕15名英軍,嫌美國對伊總統阿馬丁加德的入境簽證批准得太遲,而決定阿馬丁加德取消到聯合國演說的原定項目。這些做法,均旨在增加伊朗和國際社會誤會和互不信任,甚至互相對立。
伊朗極可能想藉此種行動來引起國際的注意,轉移人們對伊朗發展核武反感的心理,並確定它發展核電力的合法性。人們注意到,伊朗過去並未強調過利用核能的權利,而說要發展核武,這才引起國際社會的緊張,美國則作為國際社會的頭人出面交涉。如果只說利用核能的權利,問題就簡單得多了。伊朗與其他國家,根本不存在不能解決的矛盾。
但伊朗事實上不是1個可以商量的溫和國家,從柯麥尼主教發動宗教革命開始,到現在的總統阿馬丁加德,他們所發出的一言一語,都是讓人震驚的,例如說:阿馬丁加德要從地圖上把以色列抹掉。又例如說:2次大戰期間,希特勒的納粹黨殺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這是西方造謠的神話,目的是為猶太人開闢了入侵巴勒斯坦之路。
事實上,在英國宣布凍結雙方關係,及美軍戰艦群在伊朗海域附近演習之後,伊朗態度已有所軟化了。伊朗軍方首長阿夫夏將軍說:倫敦那些人連宣傳戰和心理戰都不懂。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也希望歐洲官員最好勸英國領袖放棄殖民態度,避免宣傳,承認各國有保護領土的權利。而「非有關方面」的干預,無助於解決問題。
但也正是「非有關方面」美國的「干預」,才使伊朗態度軟化下來,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我們更希望此事有驚無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