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挺馬是挺台灣司法獨立與公正

2007-04-05 11:38:4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因為特別費案走上了法庭,對他來說,一生以清廉自居,卻被以貪瀆起訴,心中的悲憤交加是可以理解的。對於全球廣大華人來說,1個大家喜愛的政治明星,1個被期待可以讓台灣振衰起敝的政治人物,1個可以讓兩岸局勢從僵持走向平和,從敵對走向談判的有遠見政治家,在走向台灣總統之路的時候,卻要先被迫走上法庭,並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可能,總讓人有辛酸不忍的感覺。
 
但是,全球華人、尤其是生活在歐美民主社會的華人,崇尚民主最重要的根基,就是至高無上的司法獨立,上至總統議長,下到升斗小民,無不尊崇司法的權威性。也因為如此,按理說馬英九上法庭,大家雖有惋惜之心,但也絕無任何改變尊崇司法之意。但是,這次的司法審判,卻讓很多華人有感歎「台灣司法已死」的刺骨悲涼。理由十分簡單,眾人皆知,即使是馬英九的政治死敵如陳水扁、蘇貞昌曾經明言,馬英九陷入特別費案是機制使然,是「歷史共業」,讓馬1人承擔,絕非公正;其次,台灣南北法庭對特別費案件的追查定義起訴,標準可謂「南轅北轍」,早已嚴重損害司法的公正性,並衍生「政治審判」的重大嫌疑;再次,同樣是總統參選人,檢調單位對綠營4大天王的特別費偵查曠日持久,對調查結果也是秘而不發,而對馬英九則是快速偵查、快速起訴、快速開庭,「選擇性辦案」的痕跡實在太濃。不僅如此,對貪瀆意圖和行為證據確鑿的國務機要費審判則一拖再拖,司法的獨立和公正性,真的是蕩然無存。全球華人相當震驚的是,連一向被諷刺為難以通融圓滑的「法律人」的馬英九,都發出了對台灣司法信心動搖的感歎,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說老實話,在民主政治中,政治人物的承諾朝令夕改,國會中出現打鬥奇觀,政黨惡鬥挑動民粹主義,以至於民眾對政治產生冷感,對政治人物產生不信任,都是民主體制發展過程中的常見現象,不但台灣有,其他地方甚至全球都有,雖然令人痛心,但不會因此讓民眾對民主化的發展徹底失望。理由不是別的,乃在於某些時候儘管「惡人當道」,濫用民主,但法治的基礎仍在,司法獨立公正的尊嚴和原則仍在,民主的發展和清廉的政治就有希望在。換句話說,如果司法的公正和獨立性發生動搖,那民主的戲碼上演得再熱鬧,也是做秀而已,絕無真正的意義。
 
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是,馬英九上庭之日,正是台灣司法蒙羞之時。不過,馬英九都有信心在法庭上贏得自己的清白,那我們也沒有必要在這樣的時刻就為台灣司法制度舉起治喪的白幡,畢竟,台灣的民主和司法獨立是中國人歷史上的頭一遭實驗,也是兩岸3地未來走向民主繁榮的典範,相信全球華人希望看到,法院不再是「國民黨開的」、「民進黨開的」,或者是「執政者開的」,司法獨立不再是1句漂亮的空話。
 
當然,在台灣局勢低迷,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刻,馬英九既要面臨司法纏身,國民黨內部的馬王紛爭,又要抵擋來自民進黨陣營的不實攻擊,再加上「外省人出生的原罪」,2008年能否勝出真的很難說。大部分華人都樂見法庭1審就能還給馬英九清白,使藍綠之爭能夠在公平公正的層面進行,但大家必須看到,維護台灣的司法公正,比馬英九贏得總統大位更為重要,馬英九選總統可以輸,但台灣的司法公正獨立真的不能輸。因此,今天大家在海外挺馬,應該把格局拉高,那就是要挺台灣的司法獨立和公正,絕對不能搞雙重標準,絕對不允許政治力介入,絕對不允許司法南北不同調,讓機制的錯誤回歸機制,歷史的錯誤回歸歷史,而不是選擇性地讓1個無辜優秀清廉的政治人物去做陪葬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