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推展新1波「認識地雷」活動

2007-04-12 10:30:4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的高階官員在國際「全面禁止使用、製造、貯藏、移轉人員殺傷地雷條約」生效屆滿8周年後,即分頭奔走於地雷殺傷問題尚嚴重的各地區,提出「國際認識地雷日」的口號,分析世界排雷工作的現況。目前地雷禍害延衍,並沒有因為有國際禁雷條約而停止,反而呈現「舊雷未排除,新雷又散布」的矛盾現象,各地因雷害而付出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社會成本,仍不斷累增。因此大家應體會聯合國官員奔走呼號,推廣國際認識地雷日的苦心,積極響應和消除雷害有關的一切活動,把地雷造成的損失減少。
 
來自聯合國方面的資訊說,國際遏阻地雷禍害的工作,一般情況尚有進展。區域內埋藏有地雷之類殺傷人畜爆裂物的地方,多能重視相關呼籲,或啟動排除機制,逐步量力解除危機、或進行雷區標示,不准人畜隨意進入肇事。所以發動禁雷條約後,死傷於地雷禍害的人數,從以往1年約2萬6000人,減低到約1萬5000-2萬人之間。掃雷排雷費錢費事,危險性既高,還要相當程度的技術,各方對於雷禍導致人員死傷的情況,是「雖不滿意但還能接受」。
 
減少地雷肇事致人類死傷,事實上還只是地雷問題的環節之1。單看禁雷條約的名稱,就知道減輕損害,必須全面禁止使用、製造、貯藏、移轉人員殺傷地雷,才堪稱達到根本消除地雷禍害的目的。所以聯合國方面鍥而不捨,跟著條約內容,不停督導、呼籲,讓每1個地方都留心地雷難纏。縱使不在自己身邊,也該知道其嚴重性。何況世事多變,開發中國家尤其容易承受打擊、或原有危機變成為「不定時炸彈」,若因認識不夠而滋生不幸,所承擔的損失就難以估量,聯合國今年推廣國際認識地雷日的用心是相當深遠的。
 
在2005年之前,印支半島上的柬埔寨,是受雷害最大的國家,但轉瞬美洲的哥倫比亞取代了柬埔寨的地位。去(2006)年,哥國受地雷或地下爆裂物炸死或致殘的人數,竟多達1190人,官方統計,以往4年受害者人數倍增。哥倫比亞突然從受地雷禍害的名單上竄升,只因為政權輪替,有美國奧援的烏雷比總統2002年就職,動用美式裝備將反對派武裝游擊隊逐進叢林深處,引發衝突。規模雖不大,但雙方都以地雷、地下爆裂物做防備武器,終而延衍地雷殺傷功能。目前衝突還在繼續,各種死傷還會增加,縱然有1天戰爭結束,但排雷行動卻難順利推動,潛在危機不知道何時得了。這番教訓是雙方不認識地雷禍害嚴重,為一時方便而採取地雷當武器所造成,從此禍貽子孫。
 
印支半島上的柬埔寨雖然把受地雷禍害第1名的地位讓給了哥倫比亞,但並不表示地雷對柬國人畜的損傷已告結束。柬埔寨田野、叢林、邊境地帶埋置的地雷,媒體的說法最多時有400萬到1000萬枚之多。戰火終止後,每年總有200人左右遭炸死或炸傷。近年國際協議禁雷,也有包括柬埔寨在內的若干國家遂行清除地雷行動。但是掃雷禁毒,都是講得多,做得少。聯合國曾在除雷聲浪最高時說過,按當時的掃雷速度,要清掉有案的、已埋在地下的1億1000萬枚人員殺傷地雷,需花1100年時間。但若清除工作「虎頭蛇尾」,究竟要多少年才將地雷掃完,就無從推估了。聯合國派出要員促使各方「認識地雷」,是有道理的。
 
泰國曾於戰亂年代在18個邊境府埋過地雷,對地雷的認識甚深。所以政府當局在今年2月間提出積極除雷的計畫,希望能在國際約定的限期前把餘雷清掉。以目前泰國經濟蓬勃發展,這項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希望相關機構努力找人找錢來掃雷,做印支半島除雷的先驅者。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