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傳旅遊業未善待客人事件

2007-04-17 10:46:0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中央電視台知名節目「經濟半小時」,日前播出記者喬裝成觀光客,在香港為珠寶「黑店」當肥羊宰的節目。香港旅遊相關部門擔憂影響「5.1勞動節」長假商機,正積極籌謀對策,希望能盡快澄清這次事件。香港夙有「購物天堂」的稱號,各方旅客對赴當地採購甚是嚮往,而中國近年經濟崛起,出訪人士普遍行囊飽滿,出手大方。若香港商家海削中國觀光客的事件未能及時化解,而若干不按誠信原則經營的生意人,還不知收斂,對香港觀光事業必會造成多方面影響,在觀光事業競爭劇烈的時代,是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是多年經之營之累積成的碩果,由於當地是自由港埠,舉世商品集中於斯。貨物應有盡有,價格低廉,任由不同檔次的旅客做不同選擇,旅遊兼採買,能滿足多方面的慾望。因此口碑載道,近悅遠來,還培育出許多「回頭客」,去過還要再去,把香港變成旅遊典型之1。以香港彈丸之地而有這樣吸引客人的魅力,實在是得來不易。而有意經營觀光事業的地方,除了銳意強化本身景點的特色,仿效「香港模式」也是方針之1。所以在理論上香港官民都該珍惜盛名,精益求精,以往所有的優點要盡可能維持,新的服務項目也要以能吸引客源為目標,才是正道。
 
尤其是,近年「觀光經濟」已蔚成顯學,健全的觀光事業並能為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以觀光收入挹注財務,帶動內部需求。所以全球旅遊市場,無論是已具有相當規模的地區、或者是積極加入爭取客源的新景點,莫不小心翼翼,全心投入。增多了的觀光市場,擴大了選擇的範圍,促使競爭趨於白熱化,各景點承受的壓力也日益增加。香港在旅遊事業方面雖然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面對旅遊市場的變化多端,要持盈保泰還得加倍努力。切莫因人謀不臧,業者有意無意的疏失,破壞了基礎,喪失掉客源。
 
中國觀光客是旅遊市場上的新客源,卻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巨大的客源之1。千禧年之前,各地旅遊市場還少見中國旅客的面孔,近年隨中國和平崛起,人民出境政策趨於開放,數量可觀的中國觀光客次第露臉。到2006年底,出境旅遊者竟多達3400萬人次,使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中國行旅客商的足跡。而且據世界旅遊組織的預估,中國未來15年將是世界主要旅遊客源國,每年會有1億人次出境觀光。單是這1天文數字,就讓各地引頸期盼,莫不使出種種解數爭取中國來客。旅遊大軍和充足的旅費,更足以讓歐美低頭,全力做好待客準備。
 
事實上,中國旅遊大軍的先鋒最早出現的地方是香港。早在2003年下半年「非典疫情」末期,中國為紓解非典疫情造成經濟凋敝的困窘,做成了開放民眾赴港觀光的政策。使當年8月香港境外旅客人數成長9.6%,不僅擺脫非典疫情期間外客負成長的狀況,財務挹注尤其令香港政府和民間感到實質嘉惠。同時,相同的中國開放政策也見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諸地,對南洋地區觀光業從谷底攀升頗有助益。這些往事,有助於區域睦誼和相互扶持,對觀光事業也是彌足珍貴的經驗。
 
在舉世對中國觀光客善加接待,並多方爭取更多來客的時際,連年中國客人都呈正成長,2006年入境達2322萬人次的香港,竟傳出將中國旅客視為拿著大把現金消費的待宰肥羊,來客受不當待遇的申訴案不斷增加,卻未得香港方面適當回應;到2005年「5.1黃金周」中國客出現逆勢負成長,比2004年同期遽減逾10%,香港當局對旅遊品質下滑還是沒有積極處理。直到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珠寶「黑店」故事,港方才憂心失掉商機,有如「不見棺材不掉淚」,旅遊業者當引以為戒。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