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吉隆坡「星報」日前報導,馬來西亞政府準備對吸煙採取強硬手段,以公權力抑制香菸產銷繼續再行擴張。尤其對於近年吸煙人呈倍增現象的女性,將有更積極的勸阻行動。這是「國際菸草管制架構公約」2005年2月生效以來,21個表態約束和規範吸煙行為的國家。希望馬國煙民能充分了解衛生當局推行反菸的苦心,配合採取行動,使菸害得及早納入控制。同時,其他國家也能逐步實施,將菸害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限度。
「世界衛生組織」視菸草是能導致一半以上愛用者死亡的唯一合法商品,聯合國方面之所以把香菸鎖在這樣定位上,是依據事實做成的決定。目前每年吸煙死亡的人數約有1000萬,同時吸煙引起的相關疾病也是全球第2大死因。這些數據,代表在全球13億「煙民」中,有半數6.5億人最後不得「善終」。除了死得不舒服,吸煙造成對健康危害還得花錢醫治,這方面的損失,估計每年耗費掉2000億美金,分攤在煙民身上,也是可觀的負荷。所以煙民日常吞雲吐霧,給人1種自在瀟灑的印象,可是所造成生命財產損失頗重,付出的社會成本很大。
大馬衛生當局舉證,目前該國煙民數約600萬,婦女吸煙上癮的占8%約48萬人。在一般人眼裡,相關數字並沒有太可怕之處,和全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似乎也非特別突出。但問題在於煙民數還在成長中,國際管制菸草綱要公約,對菸草商廣告和贊助活動,都有約束規範明文,但還見不到遏阻煙民繼續增加的效果。大馬衛生當局特別指出,女性吸煙人口的百分比近年來增加了1倍,更是公共衛生官員的沉重壓力。一般煙民危害的範圍,通常比女性小一點,女煙民除了害到自己,懷孕的婦女會影響胎兒,生育後「2手菸」進一步影響嬰兒、兒童。所以馬國政府準備對吸煙採取強硬手段,至有必要,不僅是迎合國際趨勢,更為國民健康和安全,行動當然是越快越好。
馬來西亞提高反菸姿態,1方面是迎合國際時潮、保衛國民健康;另1方面,則為公義而抵制外國菸商將銷售重心移到開發中國家。原來菸草荼毒人類,現象愈來愈明顯,於是所謂富國內戒菸蔚成風氣,香菸市場萎縮。菸草業者為了移轉、開拓市場,遂千方百計將產品搶進開發中國家,近年經濟發展亮眼的東南亞地區,遂變成了傾銷的主要對象。若再不覺悟,菸草產品氾濫,後果嚴重的程度就難以想像,大馬要付出的社會成本,簡直無法估量。因此全大馬居民,都宜朝禁菸的方向思考,煙民該從可能遭受的危害中跳脫出來,不吸煙的人也該善盡勸告的責任,切莫以為事不關己,冷漠以對。
大馬衛生當局在擬議中的反菸行動,如規劃1項菸草產品法令,強制菸草公司在產品包裝上印製損害肺部照片、菸商產品的焦油和尼古丁濃度應符合政府標準。同時,官方對於防止菸草產品低價促銷、控管市場、勸阻吸煙,也都在進行。但由於菸草產品存在已久遠,煙民一旦吸食成癮,要戒掉更有一定的難度,促使禁菸的方法尤其得講究,否則甚可能造成相反效果,為整個社會帶來緊張氣氛。
亞洲和東南亞是菸草公司今後經營的重點,菸草產品目前還是合法商品,所以對「無菸環境」的營造,需要相當程度的耐性,也得有迴旋的空間。泰國當局在這方面啟動得早,世衛組織推動「世界禁菸日」,1999年就選定以曼谷為首個舉辦盛大活動的所在。而泰國衛生機構於6年後,即2005年對菸草產品包裝上列印菸害的嚴格要求,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這種「1步1腳印」的做法,表現了契而不舍的態度,可做東南亞國家實施禁菸行動的參考,只要公權力不鬆懈,居民能配合,菸害的防杜肯定會有成效。
「世界衛生組織」視菸草是能導致一半以上愛用者死亡的唯一合法商品,聯合國方面之所以把香菸鎖在這樣定位上,是依據事實做成的決定。目前每年吸煙死亡的人數約有1000萬,同時吸煙引起的相關疾病也是全球第2大死因。這些數據,代表在全球13億「煙民」中,有半數6.5億人最後不得「善終」。除了死得不舒服,吸煙造成對健康危害還得花錢醫治,這方面的損失,估計每年耗費掉2000億美金,分攤在煙民身上,也是可觀的負荷。所以煙民日常吞雲吐霧,給人1種自在瀟灑的印象,可是所造成生命財產損失頗重,付出的社會成本很大。
大馬衛生當局舉證,目前該國煙民數約600萬,婦女吸煙上癮的占8%約48萬人。在一般人眼裡,相關數字並沒有太可怕之處,和全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似乎也非特別突出。但問題在於煙民數還在成長中,國際管制菸草綱要公約,對菸草商廣告和贊助活動,都有約束規範明文,但還見不到遏阻煙民繼續增加的效果。大馬衛生當局特別指出,女性吸煙人口的百分比近年來增加了1倍,更是公共衛生官員的沉重壓力。一般煙民危害的範圍,通常比女性小一點,女煙民除了害到自己,懷孕的婦女會影響胎兒,生育後「2手菸」進一步影響嬰兒、兒童。所以馬國政府準備對吸煙採取強硬手段,至有必要,不僅是迎合國際趨勢,更為國民健康和安全,行動當然是越快越好。
馬來西亞提高反菸姿態,1方面是迎合國際時潮、保衛國民健康;另1方面,則為公義而抵制外國菸商將銷售重心移到開發中國家。原來菸草荼毒人類,現象愈來愈明顯,於是所謂富國內戒菸蔚成風氣,香菸市場萎縮。菸草業者為了移轉、開拓市場,遂千方百計將產品搶進開發中國家,近年經濟發展亮眼的東南亞地區,遂變成了傾銷的主要對象。若再不覺悟,菸草產品氾濫,後果嚴重的程度就難以想像,大馬要付出的社會成本,簡直無法估量。因此全大馬居民,都宜朝禁菸的方向思考,煙民該從可能遭受的危害中跳脫出來,不吸煙的人也該善盡勸告的責任,切莫以為事不關己,冷漠以對。
大馬衛生當局在擬議中的反菸行動,如規劃1項菸草產品法令,強制菸草公司在產品包裝上印製損害肺部照片、菸商產品的焦油和尼古丁濃度應符合政府標準。同時,官方對於防止菸草產品低價促銷、控管市場、勸阻吸煙,也都在進行。但由於菸草產品存在已久遠,煙民一旦吸食成癮,要戒掉更有一定的難度,促使禁菸的方法尤其得講究,否則甚可能造成相反效果,為整個社會帶來緊張氣氛。
亞洲和東南亞是菸草公司今後經營的重點,菸草產品目前還是合法商品,所以對「無菸環境」的營造,需要相當程度的耐性,也得有迴旋的空間。泰國當局在這方面啟動得早,世衛組織推動「世界禁菸日」,1999年就選定以曼谷為首個舉辦盛大活動的所在。而泰國衛生機構於6年後,即2005年對菸草產品包裝上列印菸害的嚴格要求,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這種「1步1腳印」的做法,表現了契而不舍的態度,可做東南亞國家實施禁菸行動的參考,只要公權力不鬆懈,居民能配合,菸害的防杜肯定會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