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球日」為化解環境危機的新起點

2007-04-23 11:44:0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舉世陷在「生態危機」的氛圍中,1年1度的「世界地球日」又告來臨。從1970年4月22日國際發起保護環境運動,提出「地球只有1個」的震撼性口號,大聲疾呼人類社會一起來維護生存天地以來,轉瞬過了37年。年年此日,都有超過150個國家近200萬人,投身於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為維持起碼水準的生活空間而奔走。但無論都市鄉村,到處有生存條件惡化的現象,在「環境難民」名下的人數不減反增。似乎各地對所謂地球日都無所作為,大家把環保口號叫得震天價響,生活品質下滑趨勢都無休止,面對世界地球日的宗旨和願景,真是無地自容。
 
「世界地球日」過了好多次數,但目前地球生態系統都有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大規模瓦解的危機。這種現象,甚讓許許多多人覺得,所謂保護地球,似乎只是世界地球日1天行情而已,這天過了,一切影響地球生態的負面因素,又復歸於常。英國世界自然基金會編製、每2年公布1次的「地球生態」報告,逕指近20年來人類將天然資源變成廢物的速度,比更新這些資源的速度快了25%,人類不再靠大自然的利息過活,目前正在耗蝕老本。如果以人類生活方式全像英、美等「現代國家」,需要3個地球才能滿足資源的需求。科學家們所提報告,1字1句扣緊人們的心弦,地球災難,不知將伊於胡底。
 
除了地球生態報告,聯合國的「氣候變化跨政府小組」4月6日曾正式發表4份報告中的第2份,陳述地球氣溫每上升1度,將會產生何種影響。若到2020年時,全球平均溫度再升高攝氏1度,缺水人口將新增論億計,且有若干兩棲動物滅絕。據科學家形容這份將氣候變化可怕後果1度1度加以列表預測的報告,是1份「走上滅絕高速公路」的報告,除了人類及時覺醒,全力推動挽救措施,才能找到「滅絕高速公路」的出口。
 
若干年前聞悉類似環保調查報告,世人大多半信半疑,或甚至覺得多年後才可能出現的狀況,變數還多,何必公諸於世,徒亂人意。但近年除了聯合國當局的率直警告,地球生態災難已從謎團逐步走了出來,各種威脅不僅「純屬預估」。以愈來愈明顯的「暖化問題」而論,首當其衝的是窮國,東南亞諸國旱澇失衡,災禍頻仍,缺水,海平面上升等。對南洋居民生計造成影響,生活秩序受到破壞,和以往已大不同了。所以在感覺或承受到災禍臨頭的狀況後,大家都該開始調整得過且過的心態,並進一步建立綠色掛帥、善待地球,讓地球得以從受人類蹂躪的處境下舒緩,此當其時。
 
從另1方面看,現代化國家也有矯正以往蠻橫行為的趨勢,姿態也在緩緩調整。大家都知道,全球最富有國家是迄今造成全球暖化現象的元凶。大氣中積存的二氧化碳,有2/3中的1半,來自美國;另1半來自西歐諸國,這種使熱量無法消散的溫室效應氣體,可在空氣中留存數世紀,嚴重影響大氣變化,使全球暖化成為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以往國際間種種勸告富國收歛的呼籲、公約,包括知名的「京都議定書」在內,全遭富國執政者擋下,恣意繼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於今體會到災難臨頭,終做了酌予讓步的表態,並投入數十億美金,用來降低本身遭受最壞結果的風險,像是旱災和海平面上升。這種行為足以累積怨懟,是大國我行我素的典型,卻是緩解暖化的1種做法,大多世人都盼望富國早點行動,實在是不平等。
 
無論如何,維護環境還是大家的責任,而且非做不可,而居於弱勢的第3世界,一向孤立無援,改善處境還得靠自己。大家就選擇「地球日」做「化危機為轉機」的起點,集中力量,做妥當的整合,畢竟地球真的只有1個。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