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經濟的1個重要特色,是4、5月間的政策調整,人們常說的宏觀調控,年年都在這個時候出台。今年也不會例外,4月中旬前後北京中央出台調控政策,但這回調控不是滅火降溫,不是暗壓明保,而是緊縮型調控,目的是為政治年護航。
中國每年4、5月間,有新宏觀調控政策出台,是因每年3月召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會後才是新年度的開始,而到4月上旬,1季度經濟數據總結、地方和行業的動向得以掌握;4月中旬,相應的調控政策即陸續推出,到5月間新宏觀調控進入高潮。今年中南海方面似乎特別緊張,雖然看似沒有新政策,打出只是「繼續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旗號,但採取了全面緊縮、分頭進擊、陸續出台的招術,從3月下旬到4月上旬,組織多個綜合經濟部門官員,對典型地方和重點行業產業密集考察調研,並已在部份領域先期動手。
初步傳出1季度經濟數據,不大理想,首先是順差繼續高升,為去年同期倍數計,外貿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其次是人民幣升值壓力仍大,流動性過剩問題未解,熱錢續流入,放貸在衝動;再有就是房地產價格久壓不下,地產市場秩序仍亂;投資熱雖有緩解,但在高壓下有反彈之勢;通脹的威脅時隱時現;地區發展落差加大,局部地區過熱浮現,局部地方發展滯後等等。
面對中國經濟的種種問題,胡溫領導層決意採取緊縮型調控,也就是在宏觀經濟方針不作重大調整下,在1系列重要領域裡均施行緊縮的手段。目前當局重點出擊的,是金融、進出口、房地產3大領域,這1方面因為投資過熱、信貸投放過多、順差過大,是經濟老毛病,房地產問題已開始演變為中央地方博弈和官民對峙;另1方面,當局要解決環境、資源的壓力問題,也要從金融、土地、貿易等方面入手。在金融領域,3月中下旬突然加息,是去年4月以來第3次上調貸款利率;4月16日起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今年以來第3次、去年6月以來第6次上調。顯示金融當局試圖以金融緊縮,全力應對流動性過剩,控制信貸擴張、投資反彈和消解貿易高順差隱患。當局也借此向市場發出貨幣政策步步緊縮信號,試驗平衡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以頻繁的操作來消除經濟發展中的種種不利因素。
在貿易領域,繼1、2月外貿順差為去年同期3.3倍之高後,3月出口新訂單指數增60%,為半年新高,出口生產指數也大幅上揚。這顯示在順差高升、國際貿易環境高壓下,中國的出口仍然強勁,順差壓之不下。目前當局將兩手出擊,1是出口退稅等保護性政策將大調整,反而增加部份產品的出口稅;1是對電力、水、天然氣、石油、煤炭等能源資源的價格,加收環保稅費,以成本抬升壓抑出口。
在房地產領域,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聞風而動,出手調整房地產市場,國務院8部委的「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已著手進行。經過數年整治,年年房價抬升,這次房地產整治行動,當局有意動點地方的貪官,殺雞嚇猴。當局用意,只是壓住房價的漲風,打擊房地產投機,消除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既為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又為土地資源的保護、土地政策的改革創造條件。
年年花開有不同,今年的宏觀調控,不僅具緊縮型色彩,還有為政治護航的特殊使命。今年是中共政治年,當局安排一系列政治大事,包括香港回歸10周年、蘆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70周年、中共建軍80周年、中共17大召開、兩岸交往交流重開30年等。同時今年還是北京奧運會籌備的「決戰之年」。中國領導層認定,今年是中共的「關鍵之年」,要全力以赴為之護航,這正是經濟緊縮型調控的來因,也是中國經濟今年求平祈穩的去勢。
中國每年4、5月間,有新宏觀調控政策出台,是因每年3月召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會後才是新年度的開始,而到4月上旬,1季度經濟數據總結、地方和行業的動向得以掌握;4月中旬,相應的調控政策即陸續推出,到5月間新宏觀調控進入高潮。今年中南海方面似乎特別緊張,雖然看似沒有新政策,打出只是「繼續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旗號,但採取了全面緊縮、分頭進擊、陸續出台的招術,從3月下旬到4月上旬,組織多個綜合經濟部門官員,對典型地方和重點行業產業密集考察調研,並已在部份領域先期動手。
初步傳出1季度經濟數據,不大理想,首先是順差繼續高升,為去年同期倍數計,外貿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其次是人民幣升值壓力仍大,流動性過剩問題未解,熱錢續流入,放貸在衝動;再有就是房地產價格久壓不下,地產市場秩序仍亂;投資熱雖有緩解,但在高壓下有反彈之勢;通脹的威脅時隱時現;地區發展落差加大,局部地區過熱浮現,局部地方發展滯後等等。
面對中國經濟的種種問題,胡溫領導層決意採取緊縮型調控,也就是在宏觀經濟方針不作重大調整下,在1系列重要領域裡均施行緊縮的手段。目前當局重點出擊的,是金融、進出口、房地產3大領域,這1方面因為投資過熱、信貸投放過多、順差過大,是經濟老毛病,房地產問題已開始演變為中央地方博弈和官民對峙;另1方面,當局要解決環境、資源的壓力問題,也要從金融、土地、貿易等方面入手。在金融領域,3月中下旬突然加息,是去年4月以來第3次上調貸款利率;4月16日起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今年以來第3次、去年6月以來第6次上調。顯示金融當局試圖以金融緊縮,全力應對流動性過剩,控制信貸擴張、投資反彈和消解貿易高順差隱患。當局也借此向市場發出貨幣政策步步緊縮信號,試驗平衡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以頻繁的操作來消除經濟發展中的種種不利因素。
在貿易領域,繼1、2月外貿順差為去年同期3.3倍之高後,3月出口新訂單指數增60%,為半年新高,出口生產指數也大幅上揚。這顯示在順差高升、國際貿易環境高壓下,中國的出口仍然強勁,順差壓之不下。目前當局將兩手出擊,1是出口退稅等保護性政策將大調整,反而增加部份產品的出口稅;1是對電力、水、天然氣、石油、煤炭等能源資源的價格,加收環保稅費,以成本抬升壓抑出口。
在房地產領域,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聞風而動,出手調整房地產市場,國務院8部委的「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已著手進行。經過數年整治,年年房價抬升,這次房地產整治行動,當局有意動點地方的貪官,殺雞嚇猴。當局用意,只是壓住房價的漲風,打擊房地產投機,消除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既為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又為土地資源的保護、土地政策的改革創造條件。
年年花開有不同,今年的宏觀調控,不僅具緊縮型色彩,還有為政治護航的特殊使命。今年是中共政治年,當局安排一系列政治大事,包括香港回歸10周年、蘆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70周年、中共建軍80周年、中共17大召開、兩岸交往交流重開30年等。同時今年還是北京奧運會籌備的「決戰之年」。中國領導層認定,今年是中共的「關鍵之年」,要全力以赴為之護航,這正是經濟緊縮型調控的來因,也是中國經濟今年求平祈穩的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