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局勢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因為美國總統布希的任期已經進入倒數計時,而伊拉克,尤其是首都巴格達暴力衝突升級,也使國際社會對布希任期內改變中東局面不再抱希望,因此,過去多年來西方國家以擁護布希或者反布希來劃線的政治格局,也到了末期。換句話說,布希因素的淡化,將使西方國家國內的議題、國內的自主性再次凸現出來,而這種情況反過來將會充分影響布希之後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組。法國總統大選的情勢,也是上述政治趨勢的微妙寫照。
在這次法國總統大選的第1輪投票過程中,選民的投票率十分高漲,甚至包括了數十萬海外法國人在內,可見民眾對這次選舉的重要性,仍是相當清楚。第1輪投票結束後,代表左右陣營的賀雅和沙克吉出線,但都沒有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需要在5月6日進行決戰。善於作秀和煽情的法國人,不但將沙賀兩人的決戰視為左右決戰,更將其視為性別決戰,支持賀雅的民眾期待出現法國歷史上第1位女總統。當然,與美國相比較,一向在性別議題上走在前鋒的法國,更容易接納女性總統。不過,人們可以假設,如果法國的賀雅,美國的希拉蕊都能進軍總統府,再加上已經在德國首相高位上的默克爾,北約國家那真是一番新景象了,國際局勢也會隨之「變色」。
但是,雖然賀雅這次在第1回合的成績,是1988年密特朗以來社會黨在第1輪投票中得到的最高支持率,但賀雅進入愛麗榭宮的路途仍然十分遙遠。主要還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國際大局影響。布希的單邊主義戰爭政策,這幾年讓中道的保守主義蒙受極大的損失,以至於歐洲、加拿大的大選,即使是傳統的右翼候選人,也只要堅定反布希就可以贏得選票。如今布希大勢已去,反而導致中道保守主義在西方國家漸受青睞,而強調反戰,對移民不設限制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的左翼勢力,得到的支持率正在逐漸下降。因為當今世界局勢,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猛然崛起,自由貿易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時,隨著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減緩,以往大量湧入的移民問題也成為棘手的挑戰,因此,沙克吉的保守政策比席哈克更為清晰,那就是大幅改革社會福利和勞工制度,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收緊移民難民政策,以提升經濟競爭的實力,而對於貧富差距的擴大,沙克吉則用延長工時的方法來增加其收入。這樣一來,就大幅拉攏到原來支持極右民陣雷朋的選票,擴大了保守陣營的支持基礎。當然,面對大局,賀雅也打出了「不一樣」的左翼競選綱領,強調「變革」和社會公平,但因為大勢所在,她要突出中道保守的包圍圈,真是談何容易?
我們已經看到,西方社會左翼勢力正在悄然退潮,隨著英國首相布萊爾即將退出舞台,這種勢頭會越來越強烈。在過去的數年中,布希的共和黨和布萊爾的工黨在戰爭問題上志同道合,而布希因著龐大的軍費開支,不得不脫離保守派的傳統政策,進行大規模的赤字預算,因此,傳統的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政策界線被打破或者說混淆,讓選民不知所措。如今,局勢漸漸回到左右競爭的正常軌道,針對國內議題的政策辯論,取代了擁美反美的意氣之爭,選民有了比較清楚的政治選擇。另外1方面,布希主義的專斷獨行,伊拉克內部的教派之爭帶來的血腥屠殺,也連帶敲響了民眾對極端主義的嚴重警鐘。僅以法國來看,幾次重大的族裔衝突騷亂,反而削減了極端右翼民陣的支持率,選民希望看到中道保守的移民政策。這個保守思潮的掀起,先是在德國,然後是加拿大,現在是法國,如果沙克吉在5月6日贏得選舉,那就會匯成一股較大的勢頭,影響美國和英國的選舉,並帶動世界格局的變化,因此值得密切關注。
在這次法國總統大選的第1輪投票過程中,選民的投票率十分高漲,甚至包括了數十萬海外法國人在內,可見民眾對這次選舉的重要性,仍是相當清楚。第1輪投票結束後,代表左右陣營的賀雅和沙克吉出線,但都沒有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需要在5月6日進行決戰。善於作秀和煽情的法國人,不但將沙賀兩人的決戰視為左右決戰,更將其視為性別決戰,支持賀雅的民眾期待出現法國歷史上第1位女總統。當然,與美國相比較,一向在性別議題上走在前鋒的法國,更容易接納女性總統。不過,人們可以假設,如果法國的賀雅,美國的希拉蕊都能進軍總統府,再加上已經在德國首相高位上的默克爾,北約國家那真是一番新景象了,國際局勢也會隨之「變色」。
但是,雖然賀雅這次在第1回合的成績,是1988年密特朗以來社會黨在第1輪投票中得到的最高支持率,但賀雅進入愛麗榭宮的路途仍然十分遙遠。主要還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國際大局影響。布希的單邊主義戰爭政策,這幾年讓中道的保守主義蒙受極大的損失,以至於歐洲、加拿大的大選,即使是傳統的右翼候選人,也只要堅定反布希就可以贏得選票。如今布希大勢已去,反而導致中道保守主義在西方國家漸受青睞,而強調反戰,對移民不設限制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的左翼勢力,得到的支持率正在逐漸下降。因為當今世界局勢,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猛然崛起,自由貿易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時,隨著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減緩,以往大量湧入的移民問題也成為棘手的挑戰,因此,沙克吉的保守政策比席哈克更為清晰,那就是大幅改革社會福利和勞工制度,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收緊移民難民政策,以提升經濟競爭的實力,而對於貧富差距的擴大,沙克吉則用延長工時的方法來增加其收入。這樣一來,就大幅拉攏到原來支持極右民陣雷朋的選票,擴大了保守陣營的支持基礎。當然,面對大局,賀雅也打出了「不一樣」的左翼競選綱領,強調「變革」和社會公平,但因為大勢所在,她要突出中道保守的包圍圈,真是談何容易?
我們已經看到,西方社會左翼勢力正在悄然退潮,隨著英國首相布萊爾即將退出舞台,這種勢頭會越來越強烈。在過去的數年中,布希的共和黨和布萊爾的工黨在戰爭問題上志同道合,而布希因著龐大的軍費開支,不得不脫離保守派的傳統政策,進行大規模的赤字預算,因此,傳統的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政策界線被打破或者說混淆,讓選民不知所措。如今,局勢漸漸回到左右競爭的正常軌道,針對國內議題的政策辯論,取代了擁美反美的意氣之爭,選民有了比較清楚的政治選擇。另外1方面,布希主義的專斷獨行,伊拉克內部的教派之爭帶來的血腥屠殺,也連帶敲響了民眾對極端主義的嚴重警鐘。僅以法國來看,幾次重大的族裔衝突騷亂,反而削減了極端右翼民陣的支持率,選民希望看到中道保守的移民政策。這個保守思潮的掀起,先是在德國,然後是加拿大,現在是法國,如果沙克吉在5月6日贏得選舉,那就會匯成一股較大的勢頭,影響美國和英國的選舉,並帶動世界格局的變化,因此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