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大前的人事調動,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從地方封疆大吏到國務院部委,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而其中最令國際社會感興趣的是外交部長人事的突然異動,李肇星解甲歸田,前駐美大使楊潔篪繼任。雖然北京的理由是李肇星已經超過規定退休年限兩年,下台不是什麼意外,而楊潔篪接任呼聲本來就很高,也不算什麼黑馬,但是,由於李肇星和楊潔篪兩人行事風格全然不同,這個變化,還是會對中國的外交佈局,帶來極大的影響,不能不察。
毫無疑問,李楊兩人主外交,有兩個方面是完全一樣的,1就是黨領導外交的原則不變,副外長戴秉國因為年齡問題沒有再上層樓,但還是維持外交部黨組第1書記的職務,對內仍在楊潔篪之上,再加上老外長唐家璇,外交部的權力架構沒有變化;2是對美外交仍然是中國外交的主軸,擁有駐美大使的經歷,是上升到外交部長的必要途徑,這在唐家璇(曾任駐日大使)之後形成定局,武大偉、王毅等駐日大使,雖然在外交部資歷不淺,能力形象也不錯,但無法再上層樓。
李肇星下台,中國輿論和媒體都是1片惋惜不捨之聲,被視為憤青1代的網民,更是高聲歌功頌德,理由不在別的,就是因為被稱為「詩人外長」的李肇星,在外交領域以敢言直率著稱,民族主義情懷溢於言表,不失山東好漢本色,也成為媒體的「寵兒」。但是,在國際外交的領域,李肇星的評價並沒有像國內那麼高,他的好戰風格,用詞尖銳,與外交的折衝斡旋特點相去甚遠。從中國歷史而言,蘇秦、張儀、諸葛,雖然才高八斗,忠君愛主,但使用的外交手腕則是以柔克剛,或者是柔外剛內,手腕靈活;從中國外交來看,李肇星最為佩服的「詩人外長」陳毅。陳毅雖然是軍旅出身,有時候也是豪情萬丈,但細膩委婉之處,可以直追周恩來。從這些方面來看,李肇星明顯不足,嚴格而論,李肇星只是將才,而非帥才,但在中國迅速崛起的這幾年,韜光養晦之際,中國需要有「魯莽」一點的外交部長在國際社會發聲,而在台灣問題上,胡溫走軟性路線,也需要李肇星講幾句「爽話」,平衡國內的強硬情緒。而一旦李肇星退休,也就沒有更大的舞台供其發揮,我們回想一下,當年錢其琛叱吒風雲,卸任外長後仍然主掌外交很多年;唐家璇在江澤民訪日問題上犯錯,但退下外長職位後,也以國務委員身分繼續參與外交事務,李肇星下台,應該可以接替唐家璇,無奈李是1員猛將,而非帥才,也就難有舞台了。
楊潔篪一度因為心臟做了搭橋手術而影響仕途,但如今接掌外長職務,可謂胡溫識人善用。來自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中心上海的楊潔篪,在外交部素有儒雅之稱,被認為有帥才,只是在李肇星勇猛風格之下,楊潔篪顯得格外低調,難以顯露才華。如今中國已經崛起,面臨國際社會複雜的多邊關係,更需要細膩溫婉而又不失原則的外交折衝斡旋,才能在外交舞台上抽絲剝繭,廣結善緣,化險為夷,因此,大勢所趨,北京外交需要將山東的勇猛,改成上海的細膩,才能勝任,這就是楊潔篪替代李肇星的必然原因。
從楊潔篪上任後的第1次外交表現來看,他接待第1次到訪的加拿大外交部長麥凱,面臨中加關係的冷局面,以及賴昌星案件、高山案件,尤其是雙方目前正在較勁的維吾爾人玉山江(被中國判無期徒刑)的雙重國籍問題,楊潔篪竟然與麥凱會談達4個小時之久,臨場態度親切自然,但在重要問題上毫不讓步,可見其外交手腕的厲害,頗有當年周恩來之風,那是江南外交才子的特點,陳毅當年主政上海,受到的影響也不小。
楊潔篪上台,顯示中國外交進入了更為務實以及技術化的階段。當然,我們必須看到,由於北京大力推動元首外交、總理外交、政治局常委外交,從而降低了外交部長在國際舞台斡旋的能見度,成了大人物出訪的後勤部長;但是,由於外交的特殊性,以及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越來越深廣的參與滲透,楊潔篪面臨的挑戰仍然相當嚴峻,雖然楊潔篪平常鍛鍊有方,具有健步如飛的體質,但畢竟做過心臟手術,他那種喜歡事必躬親,細膩冗長的談判風格,他的健康上能否長久撐持,頗受各方關注。
毫無疑問,李楊兩人主外交,有兩個方面是完全一樣的,1就是黨領導外交的原則不變,副外長戴秉國因為年齡問題沒有再上層樓,但還是維持外交部黨組第1書記的職務,對內仍在楊潔篪之上,再加上老外長唐家璇,外交部的權力架構沒有變化;2是對美外交仍然是中國外交的主軸,擁有駐美大使的經歷,是上升到外交部長的必要途徑,這在唐家璇(曾任駐日大使)之後形成定局,武大偉、王毅等駐日大使,雖然在外交部資歷不淺,能力形象也不錯,但無法再上層樓。
李肇星下台,中國輿論和媒體都是1片惋惜不捨之聲,被視為憤青1代的網民,更是高聲歌功頌德,理由不在別的,就是因為被稱為「詩人外長」的李肇星,在外交領域以敢言直率著稱,民族主義情懷溢於言表,不失山東好漢本色,也成為媒體的「寵兒」。但是,在國際外交的領域,李肇星的評價並沒有像國內那麼高,他的好戰風格,用詞尖銳,與外交的折衝斡旋特點相去甚遠。從中國歷史而言,蘇秦、張儀、諸葛,雖然才高八斗,忠君愛主,但使用的外交手腕則是以柔克剛,或者是柔外剛內,手腕靈活;從中國外交來看,李肇星最為佩服的「詩人外長」陳毅。陳毅雖然是軍旅出身,有時候也是豪情萬丈,但細膩委婉之處,可以直追周恩來。從這些方面來看,李肇星明顯不足,嚴格而論,李肇星只是將才,而非帥才,但在中國迅速崛起的這幾年,韜光養晦之際,中國需要有「魯莽」一點的外交部長在國際社會發聲,而在台灣問題上,胡溫走軟性路線,也需要李肇星講幾句「爽話」,平衡國內的強硬情緒。而一旦李肇星退休,也就沒有更大的舞台供其發揮,我們回想一下,當年錢其琛叱吒風雲,卸任外長後仍然主掌外交很多年;唐家璇在江澤民訪日問題上犯錯,但退下外長職位後,也以國務委員身分繼續參與外交事務,李肇星下台,應該可以接替唐家璇,無奈李是1員猛將,而非帥才,也就難有舞台了。
楊潔篪一度因為心臟做了搭橋手術而影響仕途,但如今接掌外長職務,可謂胡溫識人善用。來自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中心上海的楊潔篪,在外交部素有儒雅之稱,被認為有帥才,只是在李肇星勇猛風格之下,楊潔篪顯得格外低調,難以顯露才華。如今中國已經崛起,面臨國際社會複雜的多邊關係,更需要細膩溫婉而又不失原則的外交折衝斡旋,才能在外交舞台上抽絲剝繭,廣結善緣,化險為夷,因此,大勢所趨,北京外交需要將山東的勇猛,改成上海的細膩,才能勝任,這就是楊潔篪替代李肇星的必然原因。
從楊潔篪上任後的第1次外交表現來看,他接待第1次到訪的加拿大外交部長麥凱,面臨中加關係的冷局面,以及賴昌星案件、高山案件,尤其是雙方目前正在較勁的維吾爾人玉山江(被中國判無期徒刑)的雙重國籍問題,楊潔篪竟然與麥凱會談達4個小時之久,臨場態度親切自然,但在重要問題上毫不讓步,可見其外交手腕的厲害,頗有當年周恩來之風,那是江南外交才子的特點,陳毅當年主政上海,受到的影響也不小。
楊潔篪上台,顯示中國外交進入了更為務實以及技術化的階段。當然,我們必須看到,由於北京大力推動元首外交、總理外交、政治局常委外交,從而降低了外交部長在國際舞台斡旋的能見度,成了大人物出訪的後勤部長;但是,由於外交的特殊性,以及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越來越深廣的參與滲透,楊潔篪面臨的挑戰仍然相當嚴峻,雖然楊潔篪平常鍛鍊有方,具有健步如飛的體質,但畢竟做過心臟手術,他那種喜歡事必躬親,細膩冗長的談判風格,他的健康上能否長久撐持,頗受各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