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的2000位科學家,4日結束了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會議,針對減少溫室氣體等議題達成共識,並發表「緩解氣候變遷報告」。這是該小組從今(2007)年2月2日發表首次報告以來,最新、最具體的1項緩解氣候變遷的文件。經過各方權威人士博訪周諮、反覆辯難所做出來的結論,應對長久以來國際為暖化問題表達的紛紜眾說,告一休止,從此接受新的共識。同時會議列舉抵抗全球暖化的政策方案,又足可以取代2012年就期滿失效的「京都議定書」內容,為永續作業的延衍預留餘地。因此,這項大規模國際會議該是環保新階段的起步,緩解氣候變遷已到了由坐而言到起而行的時候,許多行動不容再延宕。
大會分組會議主席戴維森曾直言不諱,「如果我們不停止現在的做法,人類肯定會萬劫不復」。會議權威專家表明,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00年增加25%到90%。廢氣排放量的3/4來自開發中國家,但是開發中國家平均排放量,還是遠低於富裕國家。大會如此做結論,開發中國家當然不免有話要說,但歷來為排放廢氣問題爭議不斷,反而忽略了排放廢氣高達總量2/3的所謂「富裕國家」。少數富國恣意排放溫室氣體,從18世紀以來就讓全世界承擔暖化釀成旱澇災害和沒有足夠飲水的後果,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但富國的高姿態和不欲收歛的行為,卻使對抗全球暖化行動幾全告停頓。於今大會既有前述結論,希望少數富裕國家從此就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避免物種消失、海平面上升等因為氣溫急遽升高造成的災難。若這回少數富國還是一仍舊貫,不停止現在的做法,戴維森「人類肯定萬劫不復」的直言,就會成真。
曼谷對抗全球暖化會議,動員數千位各國代表參與,終而通過「緩解氣候變遷報告」,與會專家認為是報告內容受到肯定。新出爐的這項報告,足可駁斥那些認為解決地球暖化問題所費不貲、人類只能坐以待斃的悲觀論調。連富國代表之1、德國環保部長蓋布瑞爾都表示,氣候大災難並非無法避免,只是時間所剩無幾,人類必須立刻採取行動。這些反應,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對環保信心喪失殆盡的人們而言,又燃起了一絲希望。若干年來,環保狀況惡化有目共睹,氣候變遷無常的苦果讓舉世窮國悉數嘗盡。但是所有改善計畫,只聞然諾盈耳,卻沒有見到有效行動,變成任何相關話題,都歸類成徒托空言,使人「希望大、失望也大」。這番曼谷盛會的報告有專家的集體背書,有暖化災害迫在眼前的壓力,就存著姑且再相信1次的心理,看是否又是空歡喜一場。
也許是形勢使然,邇來國際對抗全球暖化行動,已經有了趨於積極的訊息。如歐洲聯盟高階層會於3月9日集合27國力量,做了扭轉地球氣候暖化的決議。歐盟要透過採用省電燈泡、再生燃料等多項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節約能源使用,並可望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發揮示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環保決議具有強制性,成員國必須達成的抗暖化目標,需各盟國同意。將來在推動過程,各國政府和歐盟組織間的政治角力勢不可免。但無論如何,環保決議為歐盟開啟數年前完全料想不到的新合作方向,且歐盟領袖對能帶頭對抗氣候變遷,在這項重要全球議題上取得顯著領導地位,頗為自喜。至於將來與聯合國方面在緩解氣候變遷問題的執行上如何協調,還待進一步觀察。
全球暖化悲劇漸告浮現,是人謀不臧的典型事例,聯合國驚見問題的嚴重性,推動整合對抗全球暖化行動。從富國大國的恣意抗拒到顯現共識,經歷過不少挫折,今後就看如何實現了。
大會分組會議主席戴維森曾直言不諱,「如果我們不停止現在的做法,人類肯定會萬劫不復」。會議權威專家表明,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00年增加25%到90%。廢氣排放量的3/4來自開發中國家,但是開發中國家平均排放量,還是遠低於富裕國家。大會如此做結論,開發中國家當然不免有話要說,但歷來為排放廢氣問題爭議不斷,反而忽略了排放廢氣高達總量2/3的所謂「富裕國家」。少數富國恣意排放溫室氣體,從18世紀以來就讓全世界承擔暖化釀成旱澇災害和沒有足夠飲水的後果,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但富國的高姿態和不欲收歛的行為,卻使對抗全球暖化行動幾全告停頓。於今大會既有前述結論,希望少數富裕國家從此就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避免物種消失、海平面上升等因為氣溫急遽升高造成的災難。若這回少數富國還是一仍舊貫,不停止現在的做法,戴維森「人類肯定萬劫不復」的直言,就會成真。
曼谷對抗全球暖化會議,動員數千位各國代表參與,終而通過「緩解氣候變遷報告」,與會專家認為是報告內容受到肯定。新出爐的這項報告,足可駁斥那些認為解決地球暖化問題所費不貲、人類只能坐以待斃的悲觀論調。連富國代表之1、德國環保部長蓋布瑞爾都表示,氣候大災難並非無法避免,只是時間所剩無幾,人類必須立刻採取行動。這些反應,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對環保信心喪失殆盡的人們而言,又燃起了一絲希望。若干年來,環保狀況惡化有目共睹,氣候變遷無常的苦果讓舉世窮國悉數嘗盡。但是所有改善計畫,只聞然諾盈耳,卻沒有見到有效行動,變成任何相關話題,都歸類成徒托空言,使人「希望大、失望也大」。這番曼谷盛會的報告有專家的集體背書,有暖化災害迫在眼前的壓力,就存著姑且再相信1次的心理,看是否又是空歡喜一場。
也許是形勢使然,邇來國際對抗全球暖化行動,已經有了趨於積極的訊息。如歐洲聯盟高階層會於3月9日集合27國力量,做了扭轉地球氣候暖化的決議。歐盟要透過採用省電燈泡、再生燃料等多項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節約能源使用,並可望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發揮示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環保決議具有強制性,成員國必須達成的抗暖化目標,需各盟國同意。將來在推動過程,各國政府和歐盟組織間的政治角力勢不可免。但無論如何,環保決議為歐盟開啟數年前完全料想不到的新合作方向,且歐盟領袖對能帶頭對抗氣候變遷,在這項重要全球議題上取得顯著領導地位,頗為自喜。至於將來與聯合國方面在緩解氣候變遷問題的執行上如何協調,還待進一步觀察。
全球暖化悲劇漸告浮現,是人謀不臧的典型事例,聯合國驚見問題的嚴重性,推動整合對抗全球暖化行動。從富國大國的恣意抗拒到顯現共識,經歷過不少挫折,今後就看如何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