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布萊爾交棒選對了時機

2007-05-13 14:01: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英國首相布萊爾早已在去年說過,他將於今年交棒,由工黨選出另1位首相,以應付2010年舉行的英國國會選舉。如果布萊爾不下台,工黨在2010年絕沒有勝選的希望。
 
布萊爾執政10年來最讓人詬病的,是他追隨美國出兵伊拉克;當時本來證據證明伊拉克存有大批殺傷性武器,但最後卻證明那情報是假的。如今伊戰已成為難以收拾的爛攤子,影響英國聲譽,也影響工黨在選民心中的形象,所以工黨內部早就在逼布萊爾下台。去年9月,8名英國閣員相繼宣布辭職,以此逼布萊爾退位。布萊爾也自知不能再拖下去,乃在本月10日宣布,他將於6月27日辭去首相職務。工黨將選出另1位新黨魁,並出任首相,此一人事變更,可望使工黨在2010年的國會選舉中不致受伊戰失敗所累而大吃敗仗。
 
英國首相選舉不像美國總統選舉是由選民1人1票及各州選舉人票的多寡來決定勝負,而是由在國會選舉中贏得最多席次的政黨為獲勝黨,然後由獲勝黨選出首相。布萊爾是英國近100年來第2位執政長達10年的首相,這使等待他下台有希望出任首相的財相布朗伸長了脖子等待多年。布萊爾說得率直:「我想夠久了,不僅對我,還有對國家,有時,克服權力慾的唯一方法是放下權力。」這樣明理的話,許多政治未上軌道的國家領袖是說不出來的。
 
布萊爾10年來的政績不能說沒有,固然他追隨美國攻打伊拉克受盡譴責,但他促成了北愛爾蘭的和平,帶領英國走過空前的經濟繁榮時期。布萊爾是1個大膽的改革者,如果不是他,工黨當年不會放棄左傾的政策路線而偏向中間,就是他執行了與保守黨差距不遠的保守政策,英國經濟才得以振興,10年下來,布萊爾是有功還是有過呢?
 
他更大的功勞,是實現北愛爾蘭的和平,使敵對的天主教新芬黨和新教民主聯盟黨在北愛成立權力分享的共治政府,從此放下武器,停止鬥爭。這兩個敵對派系自1960年代爆發血腥宗派衝突以來,已有3000多人喪命。如今停止戰爭,重新建設,飽經數10年戰患的北愛爾蘭將有復興的希望。布萊爾選擇在此時宣布下台,可說是選了1個最好的時機,使人看見他的政績,而忘記了他肩上仍揹負著伊戰的包袱。
 
沒有了布萊爾的工黨,事實也不可能向左轉,因為左的思潮在歐洲,已由實踐的檢驗證明它並非唯一的真理標準。德國由右派的梅克爾出任總理之後,經濟大幅成長,已締造了第2次工業奇蹟,目前她在歐洲已有一呼百應的領導地位,極為威風。法國剛選出的總統沙克吉也是1個右派政黨領導人,他的政綱是鼓勵延長工時、振興經濟、減稅及嚴厲執行法治,一派右傾強硬派作風,但受到選民的歡迎。
 
工黨在未來新領袖領導下,「蕭規曹隨」步布萊爾的後塵,能否勝選,還是未知之數,如果拋棄布萊爾的政策路線,端正工黨的左傾傳統,則2010年的國會選舉必敗於保守黨無疑。
 
布萊爾10日在英格蘭北部自己的選區內的特里姆頓工黨活動中心宣布辭職決定時向支持者們說:「捫心自問,我做了我認為對的事。我也許錯了,但那是你們的判斷。只要相信1件事,我為國家做了我認為對的事。」1994年,他在這裡勝選而出人頭地,如今他返回原地稱:「我回到這裡來,意味著我的政治是在這裡開始,也在這裡告終的。」
 
英國人一般上對布萊爾的批評如何呢?在衛報10日公布的民調中,60%選民相信英國人將記得布萊爾是改革健將,雖然他推動的改革未必總是好的。另1項民調顯示,44%的英國人認為布萊爾對英國有益。在1個政治水準已發展得相當高,人民政治認識也已相當成熟的國家,1個政治領袖在下台時,能獲得這樣雖沒有大讚、也沒有詛咒的評價,算是很不錯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