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海外華人圈內,1個老笑話重新流傳,跟台北的內閣改組有關。有位吝嗇出名的人請客。屆時有多位貴客未到,主人嘆息,「該來的怎麼都沒來?」已到的客人想,「我們是不該來的?」一大半離席走散。主人趕緊辯白,「我可並不是說他們不該來。」仍留席上的諸客坐不住,「那你說的是我們。」於是轟然作鳥獸散。這正是眼前「組閣秘話」的寫照。
蘇貞昌因黨內初選落敗,拿不到2008大選的票,負氣辭職,原被冷藏在海基會的張俊雄,臨危受命,扮演「回鍋」閣揆。要組成「拼裝內閣」,想不到連1席秘書長人選也竟「1日數驚」。正應了「該來的不來,不該走的倒都走了」的窘況,拼裝得好辛苦!
為甚麼該來的不來?陳水扁就任總統7年,貪瀆敗行打破紀錄,國計民生搞得一團糟。7年間換了6個財政部長、6個經濟部長,財經施政始終「不及格」。其實,台灣並不缺乏財經長才;然而,鑑於阿扁政權之臭之濫,愛惜羽毛之士懷著「好鞋不踹臭狗屎」的心情,避之惟恐不及。有些三四流人物雖仍存利祿之念,但想到陳水扁任期只有1年,下水為濫,太不值得。財經首長不換,並不是不該換,而是沒有人願意接這個幹不了1年的爛攤子。
至於該走的不走,最明顯的便是朝野共嗤、厚顏戀棧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新閣若能請此君鞠躬下台,定能收到「民心大悅」之效。
有幾位是本來可以留下卻又沒有留,或留也留不住的呢?不必一一列舉。他們是看透了在目前框架之下,「幫閒」滋味並不好受。不如早唱「歸去來兮」,以免1年後沉淪,名聲更不好聽。
其實,為陳水扁計,當以求穩定為先。蘇之決然出走,放空自我,對陳水扁是一打擊。有人認為收拾殘局,不如拉住蔡英文,以副院長暫代院長,2、3個月如無大風波,便可真除,反正只有幾個月時間,黨內派系便不會鬥得像目前這樣死去活來。蔡雖非經天緯地之才,但她對財經事務和兩岸關係的瞭解,比所謂「4大天王」高明。陳水扁不敢用她,是怕她也有「深宮怨后」症候群,忠誠度不夠,緊要關頭會翻臉。
陳水扁把張俊雄拉出來回鍋,有他說不出的苦衷,但卻是大大的敗筆。7年空轉,國家飽受挫折,人民飽受痛苦,新閣除了玩弄派系平衡牌以外,對於改善民生、矯正政風毫無辦法。它唯一任務大概就是「拚選舉」。
張俊雄近日的口頭襌,是合作,是蓋牆不如築巢。然而,大家不會忘記,他當年悍然停建核四,和在野政黨決裂,使台灣遭受重大損失。他正是撕裂合作的象徵人物。現在厚顏無恥大談合作,其誰能欺?更值得注意的是,新閣內定的副院長邱義仁,是陳水扁競選時的「智囊」,在「兩顆子彈」的疑案中曾發揮微妙作用,連副總統呂秀蓮對邱也頗有微詞。邱義仁曾力主展開「割喉戰」,把黨內外反對勢力斬盡殺絕。張俊雄請到邱這樣的「殺手」,他的笑面美言,「多多合作」,還有誰會當真?
藍營中已有封殺新閣的聲浪,陳水扁似在等待的是對方給他1個「解散立院,重辦選舉」的機會。那樣一折騰,且不論結果如何,至少他自己的貪污賬就可「化作輕輕淡淡煙」了。張俊雄如果不被封殺,他這第2次下油鍋的滋味一定比頭1回更苦。回鍋的閣揆,拼裝的內閣,上有「賄案纏身」的老闆,旁有「割喉在行」的夥計,下面的僚屬該來的不來,該走不的不走,這個管家婆怎麼玩得下去?張俊雄雖以巧言令色、詭譎多變見長,怕也應付不了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