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波斯灣局勢再度出現緊張,原因是聯合國安理會於3月要求,伊朗最遲必須在5月23日停止核活動。但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23日發表的報告指出,伊朗不但沒有停止鈾濃縮活動,反而開始向核設施注入鈾氣體,並繼續興建地下鈾濃縮和重水式核設施。但報告表示,伊朗注入的鈾氣體數量遠低於製造核彈所需的數量。
就在國際原子能提交報告之前,美國9艘軍艦駛過荷莫茲海峽,駛入波斯灣,進行軍事演習。雖然美國海軍表示,這次海軍演習並非針對伊朗或任何國家,而是要在海上軍事行動多個層面獲得寶貴經驗,並非與當地局勢有關。
但不管美方的解釋如何,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在到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時揚言,一旦美國攻擊伊朗,伊朗將作出激烈報復。並指外國勢力正危害區內穩定,呼籲海灣國家排除這些外國勢力。
波斯灣形勢固然有升級的象徵,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極微,因為雙方都會非常小心來應付這件事。
首先是美國新保守主義已潰不成軍,自從美國防部長倫斯斐辭職,英相布萊爾即將下台,世銀總裁伍佛維茨因為女友不當升職加薪而去職,美新保守主義只剩下總統布希和副總統錢尼兩人,已是人單勢弱,已處於走向終結的情勢。
美國民主黨雖然在國會因議席不足以推翻總統的否決權,同意讓步,在伊拉克戰爭緊急撥款議案中,撤銷駐伊美軍撤退期限,使白宮和國會的拉鋸戰暫告1段落。但議案仍將以共和黨的修正案為藍本,要求布希在7月及9月向國會匯報伊拉克當地的進展情況。民主黨下1步專注於明年國防預算,嘗試以此結束伊拉克戰爭。布希在如此1種跛腳鴨總統的狀態下,早已沒有了當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銳氣和霸氣,要在伊朗另闢戰場,當然必須三思而後再思了。
再說今天的伊朗,已與柯麥尼剛掌權得勢時的伊朗不同。柯麥尼是1個生性暴烈從無到有的革命開創者,處事樣樣不顧後果,手段過火。如今的繼承人哈米尼是利益既得者,為了保持既得利益,他必須處處留心,不能把既得利益孤注1擲,萬一失敗豈不是兩手空空?所以,雖然是他支持阿馬丁加德出任總統,他也贊成阿馬丁加德之口出狂言,信口開河,但當其言論過火時,哈米尼又會透過輿論對之加以節制,這是為了防止他拿伊朗去冒險。一旦因阿馬丁加德的言論而令伊朗蒙難,使既得利益受到損害,那絕對不是哈米尼所願意見到的。
伊朗不可能不顧美國的反對而在波斯灣稱霸,柯麥尼可能沒有看清此點,但哈米尼看得非常清楚。即使將來有了核彈,伊朗也仍然不可能稱霸。只要哈米尼的想法如此,波斯灣怎麼緊張也不會出事。
比較起來,布希反而是1個糊塗蟲。正因為他糊塗,聽信了伍佛維茨(當時他擔任副國防部長)伊拉克擁有大批殺傷性武器的假情報,這才導致他輕率作出進兵伊拉克的決定。
前美國總統卡特最近痛批布希政府處理國際事務手法是「史上最拙劣的」。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卡特表示:「我認為,關於美國在全球各地承受衝擊,布希政府的因應手腕是史上最拙劣的。布希政府徹底改變了老布希、李根、尼克森等幾任總統宣揚的基本理念。這1點使我最感痛心。」曾為卡特作傳的杜蘭大學歷史學者布林克里表示,「卡特從未如此嚴厲批評1位在職的美國總統。」布希如此不得人心,他還能在他職位的功能上有什麼發揮!
處理伊朗核問題,世界各國也要抱著冷靜鎮定的態度,慢慢進行說明甚至不惜與之交換條件,使局勢轉危為安。伊朗擁有的濃縮鈾,既然還不足以製造核彈,即使造成了,其威力也有限。要達到既能發動核戰,又能作出被核攻擊的報復行動,對伊朗來說,為時尚早,現在就來對伊核緊張,實在是太浪費精神了!
就在國際原子能提交報告之前,美國9艘軍艦駛過荷莫茲海峽,駛入波斯灣,進行軍事演習。雖然美國海軍表示,這次海軍演習並非針對伊朗或任何國家,而是要在海上軍事行動多個層面獲得寶貴經驗,並非與當地局勢有關。
但不管美方的解釋如何,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在到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時揚言,一旦美國攻擊伊朗,伊朗將作出激烈報復。並指外國勢力正危害區內穩定,呼籲海灣國家排除這些外國勢力。
波斯灣形勢固然有升級的象徵,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極微,因為雙方都會非常小心來應付這件事。
首先是美國新保守主義已潰不成軍,自從美國防部長倫斯斐辭職,英相布萊爾即將下台,世銀總裁伍佛維茨因為女友不當升職加薪而去職,美新保守主義只剩下總統布希和副總統錢尼兩人,已是人單勢弱,已處於走向終結的情勢。
美國民主黨雖然在國會因議席不足以推翻總統的否決權,同意讓步,在伊拉克戰爭緊急撥款議案中,撤銷駐伊美軍撤退期限,使白宮和國會的拉鋸戰暫告1段落。但議案仍將以共和黨的修正案為藍本,要求布希在7月及9月向國會匯報伊拉克當地的進展情況。民主黨下1步專注於明年國防預算,嘗試以此結束伊拉克戰爭。布希在如此1種跛腳鴨總統的狀態下,早已沒有了當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銳氣和霸氣,要在伊朗另闢戰場,當然必須三思而後再思了。
再說今天的伊朗,已與柯麥尼剛掌權得勢時的伊朗不同。柯麥尼是1個生性暴烈從無到有的革命開創者,處事樣樣不顧後果,手段過火。如今的繼承人哈米尼是利益既得者,為了保持既得利益,他必須處處留心,不能把既得利益孤注1擲,萬一失敗豈不是兩手空空?所以,雖然是他支持阿馬丁加德出任總統,他也贊成阿馬丁加德之口出狂言,信口開河,但當其言論過火時,哈米尼又會透過輿論對之加以節制,這是為了防止他拿伊朗去冒險。一旦因阿馬丁加德的言論而令伊朗蒙難,使既得利益受到損害,那絕對不是哈米尼所願意見到的。
伊朗不可能不顧美國的反對而在波斯灣稱霸,柯麥尼可能沒有看清此點,但哈米尼看得非常清楚。即使將來有了核彈,伊朗也仍然不可能稱霸。只要哈米尼的想法如此,波斯灣怎麼緊張也不會出事。
比較起來,布希反而是1個糊塗蟲。正因為他糊塗,聽信了伍佛維茨(當時他擔任副國防部長)伊拉克擁有大批殺傷性武器的假情報,這才導致他輕率作出進兵伊拉克的決定。
前美國總統卡特最近痛批布希政府處理國際事務手法是「史上最拙劣的」。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卡特表示:「我認為,關於美國在全球各地承受衝擊,布希政府的因應手腕是史上最拙劣的。布希政府徹底改變了老布希、李根、尼克森等幾任總統宣揚的基本理念。這1點使我最感痛心。」曾為卡特作傳的杜蘭大學歷史學者布林克里表示,「卡特從未如此嚴厲批評1位在職的美國總統。」布希如此不得人心,他還能在他職位的功能上有什麼發揮!
處理伊朗核問題,世界各國也要抱著冷靜鎮定的態度,慢慢進行說明甚至不惜與之交換條件,使局勢轉危為安。伊朗擁有的濃縮鈾,既然還不足以製造核彈,即使造成了,其威力也有限。要達到既能發動核戰,又能作出被核攻擊的報復行動,對伊朗來說,為時尚早,現在就來對伊核緊張,實在是太浪費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