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華盛頓25日電】美國國會研究處最近更新的台灣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國會在台灣議題上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如以往吃重,國務院官員甚至表示,行政部門在台灣問題上感受到的國會壓力已經小很多。
這份由國會研究處研究員鄧凱麗執筆的更新報告在4月底完成,國務院外籍記者中心25日公布全文。更新的報告中,仍列入上次報告討論過的美台各種溝通管道及角色、陳水扁總統的可信度,以及美國的兩岸政策等議題。
過去台灣一旦受到美國行政部門限制,就會找國會議員替台灣說話並向行政部門施壓。但這份報告引述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的說法,指行政部門在台灣議題上感受到的國會壓力已經小多了。
報告舉國會負責台灣議題的幕僚說法,指國會對台灣議題的聽證會數量驟減,去年5月美國政府決定只讓陳水扁總統到阿拉斯加過境,國會的反應也很溫和。
此外,到台灣訪問的美國國會議員和助理團數目,一向代表台灣經營美國國會關係的指標,但願意訪問台灣的議員和助理,數目已經降低;反之,到中國大陸訪問的議員和助理人數卻增加。台灣官員將此歸因於美國國會愈來愈嚴格的出訪道德規範,讓邀訪遇到麻煩。
這份由國會研究處研究員鄧凱麗執筆的更新報告在4月底完成,國務院外籍記者中心25日公布全文。更新的報告中,仍列入上次報告討論過的美台各種溝通管道及角色、陳水扁總統的可信度,以及美國的兩岸政策等議題。
過去台灣一旦受到美國行政部門限制,就會找國會議員替台灣說話並向行政部門施壓。但這份報告引述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的說法,指行政部門在台灣議題上感受到的國會壓力已經小多了。
報告舉國會負責台灣議題的幕僚說法,指國會對台灣議題的聽證會數量驟減,去年5月美國政府決定只讓陳水扁總統到阿拉斯加過境,國會的反應也很溫和。
此外,到台灣訪問的美國國會議員和助理團數目,一向代表台灣經營美國國會關係的指標,但願意訪問台灣的議員和助理,數目已經降低;反之,到中國大陸訪問的議員和助理人數卻增加。台灣官員將此歸因於美國國會愈來愈嚴格的出訪道德規範,讓邀訪遇到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