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防杜登革熱傳染列為施政優先項目

2007-05-28 11:25: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加坡今(2007)年前4個半月的登革熱病例,和去(2006)年同期相比,飆升了近50%。驚人的數字為「小而美」的星國公共衛生帶來了空前壓力,夙以整潔聞名的環境,竟然在防疫上有這般大漏洞,實在令人不解。登革熱和出血性登革熱,是急性感染型疾病,透過病媒蚊蟲傳遞,南洋除新加坡外,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幾乎每年都發生這項令人害怕的傳染病。今年新加坡的紀錄已經浮出,疫區範圍內諸國,又到了聯手防杜登革熱的時候,一點也不應該輕忽。
 
新加坡從今年1月到5月12日,先後發現了1488個登革熱病例,和去年同期只有993個病例出現的情形相比,不能說不驚人。據當地衛生機構的說法,可能是使用的疫苗出了差錯,以致擴大了登革熱散布效應。這是專家才能解答的問題,且還要經過學理論證,外界不宜多有揣測。只是面對數據對比,年年都有登革熱病例紀錄,公衛條件、執行能力、環境衛生夙受鄰國推崇的國家,何以在防杜登革熱發生的表現上,不然做到更令人滿意的標準,為減少傳染的範例。反而是負面狀況驚人,登革熱病傳染開來,說法似乎模糊,不知疫區居民有何感想。
 
華族向把登革熱叫做「天狗熱」或「斷骨熱」,相信是依據感染疾病患者反應狀況而命名,自有貼切的一面。試想常人罹登革熱後,出現39℃-40℃高燒或惡寒、皮膚出疹併有肢體痠痛、肌肉痛、前額頭痛和後眼窩痛等,豈能舒服。若更不幸而罹患「出血型登革熱」,除了有前述典型登革熱症狀反應外,還得加上噁心、嘔吐、全身倦怠、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恢復期出疹等。我們不憚煩瑣,陳述登革熱病患的症狀,目的是讓大家知道,罹登革熱者死亡率相對不是很高,但患病期間會把人折磨得夠受。遇到登革熱季節來臨,千萬不可大意,要把個人防範傳染的工作做得仔細。而政府公衛部門尤其不宜輕忽,這類累人的傳染病累計要付出的社會成本高,尤其是新加坡的聲名,容不得受玷汙。
 
若是公衛機構、社會整體肯用心,登革熱傳染縱不能撲滅,至少也可以把可能發生的狀況減少到最低限度。登革熱是1種透過病媒蚊傳染的疾病,蚊蟲種類雖多,但能傳染登革熱的只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兩種。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而且媒蚊通常是在白天遂行咬人具有傳染效果。明乎此,公衛機構可以把話講開:撲滅蚊子、尤其是對兩種媒蚊下重手,就沒有登革熱發生。這樣簡單的道理,果然敲鑼打鼓、透過一切傳播工具讓各地居民都知道。然後再派出受過訓練、有滅蚊經驗的衛生隊員,深入區里家戶,執行並指導將病媒蚊的孳生場所清除乾淨,並要求居民接手維持。果能做到積水容器無汙水,杜絕病媒蚊孳生,就是治本方法。
 
登革熱在新加坡出現,尤其今年前幾個月的數據攀升,可當做是防杜傳染病不妥善的例子。和大眾生活有關的事件,無論其為環境清潔、生活秩序、守法習慣,都得天天宣傳、按規定徹底執行,才能如企業界般維持「永續經營」的基本條件。否則很容易就演變為以「虎頭蛇尾」收場,或者因「一曝十寒」而完全失去意義和效果,目標達不到,名聲建立不起來。
 
近年來,由於經貿發展具績效,東南亞地區,各方面都有相當程度的進步,給各方人士留下良好的印象。而進步並無止境,好了還要更好,由於熱帶易孳生蚊蠅,南洋的登革熱向是行旅客商提高戒心的傳染病之1。若干地方還有公衛機構要求到熱帶公幹旅遊者,慎防無意間將病毒帶回來的規定。在全面進步中的南洋國家,若能把防杜登革熱列為優先項目,是為上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