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戰略在爭議中面臨新調整

2007-06-04 11:29: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自胡溫登台以來,能源即成為中國內政外交之主線,對內有以節能為基調的新能源戰略,對外有領導人親自推動能源外交,甚至軍方也將保衛能源生命線,作為「捍衛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最近1個偶然的事件,即河北南堡油田的發現,令中國的能源管理體制、能源發展戰略,甚至中國大陸整體發展佈局,都將在爭議聲中面臨新的調整。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保持10%左右的高速成長,令中國成為經濟大國,加速走向經濟強國。但在這一過程中,支撐經濟高速發展的能源體系,一直面臨困局,沒有一番艱苦的努力,沒有內部外部狀況的重大改變,難免成為「能源弱國」、「排污大國」。
 
這是因為,中國能源結構,仍以傳統燃煤為主,能源消費燃煤比重高達70%,而燃煤產能已達到28億噸,仍供求失衡。大量使用燃煤難免污染排放嚴重,除擴建核電,擴大使用氣體能源,就主要依靠石油了,而自己的石油資源已現匱乏,打下第1口油井的玉門油田已成廢城,大慶油田也成為大煉俄國石油的煉油基地,今年1季度,全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47%的新高。
 
除了努力挖煤找油,擴大引入新能源外,當局1個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節能降耗減排」,也就是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面對目標連年不能達到,溫家寶4月剛成立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自任組長,要力保節約能源為主的能源發展戰略。
 
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剛議完能源,數日間快報就到中南海,河北發現儲量10億噸的南堡油田,預計是1個整裝優質大油田,平均開發成本預計只是國際平均成本的50%。這1油田的發現,國家原油儲量增加近3分之1,但這還是初步消息,按專家的說法,渤海灣是中國第2大油區,共有200億噸的規模,不排除接下來還會有新發現。為此,溫家寶聞訊夜不能寐,國際石油市場也為之稍現波動。
 
發現新的大油田,如何安排,已有爭議。作為企業,發現南堡油田的中石油當然力主上馬,加快開採,並算出按年產1000萬噸計,也可開採100年,中石油的南堡海上開採平台已開始搭建。但社會上也有其他意見,有學者建議,這個油田應緩議開採,不妨放他50年再說,現在當利用大把外匯儲備,多買石油,加快國家石油儲備建立為好。
 
不論後話如何,「南堡效應」即刻顯現。油田所在的冀東海域,特別是首鋼新址曹妃甸島,3大石油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紛紛加推重大項目,包括原油碼頭、儲油基地等。1個「大碼頭、大鋼鐵、大化工、大電能」的世界級重化基地,很快可現身。油田所在的河北省,也立即調整發展戰略,要以大油田建設為契機,興建河北的「沿海經濟隆起帶」。再擴大視野,則南堡及周邊油田,將拉住天津濱海新區和北京,為京津唐地區乃至環渤海經濟圈,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但更重要的影響,還在於能源管理體制和能源發展戰略的調整上。多年來中國最高領導層直管能源,沒有獨立行政管理部門,明年3月換屆時定將改變。組建行政部門國家能源部或能源委員會之議,這回已擺上日程。而在能源發展戰略上,將可能進一步向石油傾斜;石油供給戰略,將可能重現「自給為主,進口為輔」的口號。
 
值此轉折關頭,定當更深入考量能源戰略之變。不能因大油田出現放下其他努力,在規劃設置行政部門的同時,更應加快法律法規配套,特別是久議未決的「能源法」加快出台;應以新油田為依托,加快推進戰略石油儲備計畫;不宜因石油供求將變,放鬆「節能降耗減排」,反要更加嚴厲執行指標;同時應加快能源體系更新換代,包括核能、氣體能源等的推進。這樣一來,中國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力,方可借勢持續而有效的提升。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