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和維護環境應求和諧平衡

2007-06-08 11:33: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邇來若干重要集會,包括國際環境日、G8高階層會等,議題多觸及暖化、環保和經濟發展,次第激發了輿論高潮。而目前東亞各經濟體運作雖多順暢,但各類生產事實和維護環境間發生扞格又時有所聞,變成了國際關切的焦點。以往尺度鬆、環保觀念尚未具體化,經濟與環保偶有齟齬、怨懟、損害,化解似不甚困難,問題還不算尖銳。但近年地方居民意識提高,遇到生產事業忽略保護環境或損及農漁養殖,雙方對立狀況趨於緊張,要妥為處理就不容易了。所以若為拚經濟,無論其為傳統產業抑高新科技產業,建廠甚至到了要開工投產階段,關鍵性的環評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則造成後患,生產成果尚不及汙染環境所要付出的代價,還將受外界指摘,現階段致力於發展的開發中國家,切莫輕忽。
 
從經濟建設的面向看,各地為經濟成長而發生工廠汙染環境,造成生產場域周遭其他產業受到種種破壞。如農林水產等傳統事業,輕則減產、重則土地荒廢,需要耗去一段相當時間才能再利用,有形無形的損失,都難以估量。若兩造為此發生爭議,演變而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互不相讓,則不僅是一時的損失,還可能延衍滋大,導致不可收拾的結局,就更可怕了。東亞發展經濟,各地都發生過事端,顯然需要立刻建立起環評和調解爭執的機制,遇有事端出現,立刻處理。庶可在對立形成前,就有了緩解的辦法,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奠立和諧共生的基礎。
 
開發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之初,往往缺乏足夠經驗,有時為了追趕業績而不顧可能存在的缺點,倉卒引進。而若干進入沒有完整生產條件的環境,遂行投資的低階生產業者,往往是資金並不充裕、生產技術並不高、對維護環境沒有多少概念的人,只求因陋就簡,走一步算一步。這類投資者在陌生環境中經營事業,也可能為在地政府解決了若干小問題,如幫助不具備技術的失業者得到起碼工作,初級產品可進入市場展業,算是聊勝於無。但是投資者或引進設廠的政府機關,千萬不可以忽略提升生產條件,接受維護環境的要求,否則縱能維持生產,早晚還是遭淘汰的。
 
尤其是環境變化時時刻刻會發生,無論主、客觀立場,都可能在外界影響下,受到和以往有不同程度的挑戰。近年環保觀念提升,維護地球生態逐步由坐而言到起而行,各方面相關願景相激相盪,各種階層的生產事業面臨了壓力。國際共同制定的「京都議定書」,雖然在推動過程中爭議不斷,執行的行動多有窒礙。但是國際社會一直將該項全無制裁文字的環保公約,視為是歷史上最關鍵的環境條文。在搶救地球的具體行動下,延伸出無論是國家、國際業別公會的許多綠色生產、綠色貿易的自律要求,確實有比過去更嚴苛實質制裁效果。目前在感覺上,開發中國家受到的壓力似乎還遙遠,但基於對地球的責任、基於對經濟發展的選擇,所有經濟體無可避免都得接受國際變化的影響以及國際公約的約束。
 
因此,在經濟發展和共同挽救地球生存危機的雙重力量擺盪下,現階段的建設,一定要朝整體轉型再生的方向思考。無論其為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舊的生產方式、生產型態,應立刻朝低耗能、高產值方向提升位階,同時也要符合環境管理標準的綠色生產要求,才能符合於時代潮流。縱使一時沒有能力做到,但方向和目標沒有更易餘地,因陋就簡的觀念該摒棄了。
 
短短的數10天內,由聯合國推動的環保議題,從世界地球日、國際環境日到G8高階層會,全聚焦於發展經濟和維護環境要和諧平衡。事實上暖化的影響已經不是若干年前那麼空泛,變成了感受得到的威脅,再不採挽救行動就來不及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