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和蘇丹問題看北京的外交

2007-06-19 11:33:0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8國峰會中頻繁地進行雙邊外交活動,顯示出中國外交正在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經濟超強而日益活躍,可以預料,在2008年北京奧運之前,中國外交活動將達到中國建政以來的最高峰,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從最新的中國外交動向來看,有幾個方面的變化值得觀察,從中也可以看到中國外交的某些情況。
 
中國從事外交戰的狠準,體現在對台灣的外交空間打壓之上,這在哥斯大黎加的問題上體現得最為徹底。從已經曝光的建交內幕來看,台灣外交部的任何補救都不會產生效果,因為這場外交戰已經不僅僅是金錢的爭奪戰,而是北京提出了幫助哥國加入亞太經合會,並取得聯合國安理會拉丁美洲代表席位的承諾,這是逐漸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的台灣所無法抗衡的。北京的這個做法顯然在效法當年美國利用在世界國際組織中的霸主地位,對中小國家加以拉攏為己所用,這是大國主導外交的殘酷現實,不僅台灣要認識到這1點,世界其他國家也必須認識到這1點。
 
中國從事外交的柔軟,體現在對待日本首相安倍的委曲求全之上。中日外交,安倍破冰在先,溫家寶解凍在後,一下子就把小泉純一郎時代因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而僵持的中日關係打了開來,但是,之後媒體透露安倍對靖國神社「暗中獻媚」,在加上日本方面根本無視北京的再三警告,讓李登輝高調訪日,不但大講台獨,還前往東京參拜靖國神社,還代表日本「痛批」靖國神社問題是中韓編造出來的。這些事情如果發生在小泉時代,北京早就惱羞成怒給日本顏色看了,但是這次不同,胡錦濤非但沒有在8國峰會期間,藉故不與安倍接觸,相反還在雙邊會談中爽快答應在明年適當時期走訪東瀛,拉抬中日關係的熱度。在日本支持率跌到谷底的安倍,希望在不改變軍事化強硬路線的前提下打中國牌,而胡錦濤也在技術金融等問題上需要日本援手,因此,爭議歸爭議,外交牌還是繼續打,這顯示北京的外交新思維是不要再製造讓自己也下不了台的「外交死穴」,而是走務實路線,在確保基本外交利益的基礎上,不惜「逢場作戲」,大打太極拳。
 
中國從事外交的強硬,體現在非洲蘇丹達富爾問題上。達富爾種族屠殺問題已經成為國際關注的問題,而西方國家對中國在這個問題上阻撓聯合國干預的立場,已經越來越不耐煩,在剛剛結束的法國大選和正在美國進行的總統候選人角逐中,都有政客明確提出了要用抵制北京奧運的手段來迫使中國讓步,歐美的人權組織、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乃至NBA球隊,都提出了嚴肅的批評,但北京還是強硬抵抗,不願意從支持蘇丹現政府的立場上撤退,這不但是因為中國在蘇丹的石油利益,主要還是因為中國承諾對非洲的開拓,是建立在不干預別國的主權基礎上進行,以此來和以往西方對非洲的殖民統治和控制做出區隔。
 
但是,北京在這個問題上可能出現了極大的誤判,因為蘇丹的問題不是6.4平反的內政問題,中國可以全然不理西方世界在6.4周年時發出的抨擊,因為熱點一過,就會淡化下去。相反,隨著達富爾問題的越演越烈,對中國的攻擊會越來越激烈,這種攻擊不但是美英政府做的,也是反對布萊爾和布希的人權組織做的、婦女做的。北京必須看到,再堅持下去,本來不成氣候的抵制奧運風波,可能會變成北京奧運成功的某種威脅。在蘇丹問題上,除了利益之外,北京已經陷入1個自己挖下的陷阱:不干預蘇丹政府,就會引發世界公憤;干預,則把自己推向類似美國的強權政治地位上去,可能在非洲失去高的支持率。
 
北京應該充分看到,非洲外交,正在考驗中國的大國智慧,即不能像過去的殖民者一樣貪得無厭,只顧索取;也不能像今天的霸權主義者那樣,動輒干涉,同時又要兼顧大國必須面對的社會責任和公義原則,稍有不慎,可能後患無窮。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