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設「核心價值體系」如何應市

2007-06-24 11:03:2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定於今秋召開的中共17大,除了中共黨的中央領導層大換屆的人事議題,還有1個政治思想的議題,包括提出中共新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發展方針等等。在這1個議題中,1個重要內容,是概括總結和正式提出新的「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之議,是由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16屆六中全會上的報告中,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正式提出。其後各方專家學者,展開了「核心價值體系」內容的討論和概括,針對這些討論和概括,智囊機構受命全力以赴總結,最後將形成胡錦濤中共17大政治報告的重要內容。
 
所謂「核心價值體系」,實際上是在多種價值觀念中,人們普遍認同的基本價值觀念體系。應該說中國近100年來,一直就在追尋、探索、構建價值體系,不論其間有受到多少挫折、有少次中斷,價值體系構建,一直在進行之中。直接影響到今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主要是過去50多年來,中共主政期間3個階段的變化。
 
自中國1949年建政以來,以徹底的社會革命和社會運動的方式,伴之以無情的「無產階級專政」手段,強行推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世界觀、人生觀等一系列價值觀,由之組成獨特的「核心價值體系」;到1960年代,1場「文化大革命」,不僅徹底摧毀文化,還把中共自己建立的價值體系也推倒,建立出一整套「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為核心的價值體系;文革結束,階級鬥爭熄滅,1個階級對另1個階級的專政終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之而來的改革開放30年,是價值觀的重塑的30年。
 
中國此時此際提出建設「核心價值體系」,當然與其構建「和諧社會」相輔相成,沒有核心價值體系,當然難以有完整的「和諧社會」,必須有1個完整的「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引領社會、政治、經濟的和諧發展。而中國領導層還有1個更遠的考量,就是跨進新世紀、新時期,要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沒有核心價值體系,不可能實現這個任務。
 
而在現實中,中國不僅已沒有核心價值體系,各種價值觀也五花八門,對傳統價值觀,有重新熱捧又有全面質疑,伴隨著經濟市場化、社會大轉型而來的,又有民主、自由、人權等新觀念的引入,以及由之而生的意識形態交鋒。最近中共提出黨員信仰問題討論,指黨員及幹部沒有信仰,出現「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組織信個人」。這不僅是中共黨員對黨沒有忠誠意識,而是價值觀缺失的表現。
 
胡錦濤提出建設「核心價值體系」,但這一體系應包含的價值理念,還在爭議之中。目前大致有3種觀點,1是主張「民主、平等、集體主義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1種是認為應包括「人民民主、社會公正、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1種認為可簡略地提「發展、富裕、民主、文明」。當然還有人認為,不用提核心價值體系,只提社會主義價值觀即可;有人認為只用中共黨章、國家憲法中提出的價值理念即可。
 
按目前中國智囊機構的概括,以及見諸於領導人的講話,我們可以初步探定,首先,這1「核心價值體系」,同之前提出市場經濟一樣,要戴上社會主義的帽子;其次,這1「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將要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第3,這1「核心價值體系」,應當吸取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也就是說,民主、平等、自由等概念應當納入。
 
客觀地看,在現行政體下,中共作為執政黨有理由也有條件提出和推動「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但「核心價值體系」本身,當是公民普遍認同的、社會廣泛推祟的、具有現代內涵的,極而言之又要是能引領一個民族全面復興的。故此,其概括、形成的過程,應當是全民參與的,又是認真反思的;內容是既有傳統傳承,又具現代意義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還應當是具普世意義,廣受認可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