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反毒日來臨的回顧與感嘆

2007-06-30 12:37: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反毒日」來臨,世界上許多受到各類毒品侵害、社會因而不安的國家,每年在6月26日當天或前後,紛紛宣示反毒決心。亞洲地區歷來備受毒品荼毒,雖然經政府和民間多方努力戢止,但難以攔阻毒梟流竄,也禁不了吸毒者濫用藥物。顯然全球在和人類身心有關的毒品問題搏鬥中,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困窘中。因此需要繼續不斷反毒,從健康、醫藥、走私、司法、毒品種植、防堵洗錢、國際合作等多方面來反毒,務必要將毒品對人類的毀損,減到最低限度。
 
國際間對於毒品氾濫影響深度,早已有具體了解,逾2億人口使用各類毒物,每年用量總值逾6000億美元。其複雜內涵,已不只是犯罪、治安、心理、社會死角的問題。而是在毒品可以代替貨幣的暴利誘惑下,毒品結構本身形成為既得利益集團,侵蝕到社會每一階層,甚至到達菁英級。整個結構由點而線而面,無比綿密、環環相扣,縱使緝毒機構用盡千方百計,或可破獲1個點,抓到若干有關人物。但對整個毒品結構運作起不了大作用,不旋踵就告重整完成,繼續發揮功能。人類社會所要面對的,就是這樣1個隱藏著、且無所不在的組織。
 
聯合國所屬機構對此一切甚是了解,且基於本身職責,次第對販毒組織採取對策。早在1998年6月間,聯合國召開「世界毒品問題特別會議」,由150國共同對反毒發表「政治宣言」。強調要在10年之內,有效壓制毒品的供應與需求,同時以長達31頁的計畫書,要求各國政府共同努力進行反毒運動。但是聯合國大張旗鼓的作為,有如雷聲大而雨點小,迄今已過了第2個10年,毒品問題不僅依然存在。且還有若干地區發展得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毒品問題背景複雜,且嵌入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精髓中,已經很難拔除了。
 
聯合國世衛組織歸納當今流行於世,足以危害人類的重要毒品有6大類:鴉片、古柯鹼、大麻煙、巴比妥、安非他命、迷幻藥等。上述毒品的共同性作用,使用後出現興奮、提神、鎮定現象,對多數癮君子具有無可取代的誘惑力,初使用者精神舒適,也極易上癮。一旦上癮若因故不能繼續使用,則難過及痛苦萬分,幾有生不如死的感覺。反覆煎熬,終致影響人體健康,是當今之世戕害人類最大的毒物,為普世帶來無窮禍患。近年癮君子的年齡層向下滑,連帶使吸毒人口的範圍愈來愈廣泛,造成反毒活動幾無從下手的困窘。
 
國際上對於6類分產自拉丁美洲、美洲、亞洲和歐洲各地的毒品,連年產銷暢旺、拓展順遂。除了販毒體系以厚利結合資本家、各地治安、緝毒人員和黑道分子全面推廣毒品,幾無往不利外;另1個主要原因是社會富庶、人口相當多、法令寬鬆、執法欠認真、言論自由逾度的美國,間接為毒品市場成長推波助瀾。美國本身是世界大麻最主要生產國,1984年已有48州種植大麻,迄今大麻生產總值已達358億美元,在農產品收入排序中,超越了玉米、大豆、乾草、小麥居於首位。加上世界上販毒負盛名的14國,全力向美國展業,造成美國使用毒品最多,受毒品危害也最深。因此美國防範和查緝毒品頗費大力,只以販毒與緝毒體系關係微妙,公權力不易伸張,終成徒勞無功。若要檢討世界販毒形勢,美國市場是應特別受重視的地方之1。
 
亞洲是安非他命、海洛因和大麻等類毒品的重要產地,也是毒販活躍的地區之1。雖然相關產地所屬的政府機構也遂行大力掃毒,但形格勢禁,難見具體效果。有心人曾慨乎言之,毒品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比核子戰更具威力,世界未來毒品產銷,仍是人類社會的嚴厲挑戰。當事者若不能自我收斂,毒品蔓延不可能趨緩,更遑論禁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