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10年景況重歸10年前

2007-07-02 08:57: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7月1日是香港回歸的10周年,北京隆重其事,由領導人胡錦濤空降香港,主持慶典;香港地方又大事鋪張,大事慶祝;至於香港市民,一部份是若有其事,另一部份卻若無其事。究竟這10周年,到底是甚麼一件事,怎麼一回事呢?究竟這10年內,香港是變好,抑或變壞呢?對台灣與大陸,又產生甚麼變化呢?
 
較早前第3屆特首曾蔭權在北京接受任命時,曾揚言今年的香港,是近20年來最好的勢頭。盡人皆知,20年前香港的1987年,是香港最好勢頭的1年,人均生產值的增長是今天的1倍,而失業率只是今天的40%以下,加薪以至出口增長的幅度更不用說了。就算和10年前,亦即港英治下的香港比較,恐怕香港亦未走前1步。10年前香港的人均生產值是2萬6000多美元,高於英聯邦內的富國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甚至高於宗主國英國,到了6年後的2003年,竟然低於上述4國,到了今年,才首次略高於10年前的水平。
 
那麼香港人的實質收入,豈非原地踏步?非也,事緣經歷了長達6年的經濟衰退,在這10年內,香港有一半以上時間是處於通縮的狀態,如是10年間,香港的物價下跌了接近10%,豈非香港人的實質收入,增加了10%?非也。事緣在這10年內,香港人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代表社會進步的中產階級,人數逐漸減少了,香港已形成1個M型的社會。以港大畢業生的入職薪酬而言,今天平均已升至港幣1萬5000多元左右,但10年前的今天,竟然高達港幣2萬元。在這10年內,申請綜援的人數急增。
 
那麼這10年內,香港又在那方面破了戰後以來,亦即是60多年以來的紀錄呢?是經濟衰退持續了6年,以往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是80年代中期,只維持了不足3年,但1987年的反彈力度,是今天無法比較的;是通縮週期最長,長達5年以上,以往只出現過1次,且為期只有1年;是失業率的高企,最高是破紀錄的8.8%,目前雖稱下降,但仍高過4.3%,而回歸前的10年,平均低於2%,1989年且低至1.4%;是樓價的急跌,拜「8萬5」政策之賜,到了2003年,樓價是1997年的30%左右,比日本跌得更多、更急。
 
因此香港的回歸10年,只是重歸昔年,但無復昔年的光輝,難復昔年的生活,香港的劫後餘生,再次浮起,除了世界經濟好轉以外,是靠「祖國」在後面撐起,在香港陷入谷底時,北京中央突然向香港放遊客、兼放資金,如是香港的股票升了50%以上,香港成了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出口,金融的窗口,因為北京希望台灣可以入口「一國兩制」,香港的生存,主要是香港仍成為北京為台灣上演「一國兩制」統戰樣板戲的舞台。
 
重歸昔年的另一印證,是北京中央同意恢復了港英時期的文官治港,只不過這類文官,已非2年多前,由董建華扮演、北京扯線的木偶,有新的包裝,亦稍有新的思維,把「一國兩制」的統戰樣板戲,推上更高的層面,只可惜民主普選問題仍10年依舊。
 
在回歸10年中,台灣的民進黨政府進步不大,10年前台灣的人均生產值,是香港的50%左右,如今卻略過56%;小弟弟澳門反而超前,中國反而不只翻一番,很明顯地,在兩岸之中,香港已經失色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