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知名的日本本田公司自本月20日起,動用9億銖資金,拓展設在泰國的摩托車研究發展部門設施,以強化這個日本境外最大研發中心的能量。據公司亞洲地區負責人表示,本田當局此舉,是在踐履將泰國提升為地區摩托車設計中心地位的承諾。日方積極的態度,為泰國製造業者帶來了信心,對於機動車輛的發展,增加了動力,顯然是件不同於尋常的事。希望相關人員能了解此一項目的重要,力爭上游,完成使命,做引進更多外資用於研發的先鋒。
本田公司是當今日本數一數二的機動車輛製造者,其投資布局,一向是經貿界矚目的焦點。自從東南亞脫離金融風暴折磨後,本田公司就選定泰國做亞洲地區機動車輛發展的重點之1。早在2002年8月,本田就宣布將當時新的City房車,移到泰國生產。也正由於本田和其他日系汽車業者,如50鈴汽車公司、豐田公司、三菱公司等,次第將泰國列為重點亞太製造基地。使泰國對機動車輛發展信心大增,在具備了相當條件後,一方面大膽唱出自許為「東南亞底特律」的調子,期勉從業人員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則在銷售上全力學步,以高格調辦出規模第2的國際汽車展。種種作為,給予外界深刻印象,相信本田當局選中泰國做摩托車研發中心所在,與此有關。
日本機動車業喜歡泰國環境,還有地理位置適中、基礎設施完善、對外資提供租稅優惠、設備和備用零件不虞匱乏、勞動力充足、土地廣闊等。由於日本經營泰國市場歷有年所,相關情報早已到達業者案頭。當日本國內業務停滯,來自南韓、台灣的競爭加劇,日本企業掀起新一波外移熱潮時,東南亞的泰國便得到列為日製造業外移首選的機會。尤其是近年中國和平崛起,亦成為亞洲最大單一外資目的地,迄仍吸引包括日本在內的大部分外國資金。但部分日本公司也秉持「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的原則,悄悄移走部分資金到別處,和日企合作有相當淵源的泰國,分得一杯羹,又是理所當然。
這次本田擴大泰國為亞洲摩托車研發中心,另1個最主要、相信也是根本的原因,是由東盟和中國所布建的自由貿易區,一般稱之為「10+1自貿區」,幾已確定可於2010年達成。屆時中國和東盟6個成員國的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將降為零;另和東盟的新加入4個成員國(柬、寮、緬、越)則延在2015年關稅降為零。這個號稱為世界最大貿易區的自貿組織,總人口近20億,經濟規模僅次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龐大板塊。且莫說3、5年全面開放後有多廣闊商機,就從2005年7月1日啟動降低關稅進程,將7000種產品逐步削減和取消關稅以來,貿易障礙次第緩解,短短2年,已經使具備條件、有了準備的業者受用無窮。一般市場分來注入的活水,各地居民開始有了甜頭,顯現昌盛的首頭,隨之「內需」基礎奠立。在這種狀況下,若再不落力加入分享行列,豈不貽誤事機。本田公司雖只在摩托車研發上投入資金,但潛在市場極為可觀,加上原來的小汽車,將來的發展已難限量了。
本田公司在機動車輛的發展上饒有基礎,早年也曾經營過摩托車,於今在泰國重啟這個生產項目研發工作,雖然較早已到越南展業的台商慶豐集團旗下「越南製造及出口公司」遲,該公司且有邁向「東盟機車供應中心」的志向。但若本田泰國公司員工從此同心協力,研發出適合於「10+1自貿區」能普遍使用的摩托車種,20億人口的市場,可謂海闊天空何愁銷路。何況所謂「後來者居上」,機動車輛的項目,產品種類多,可視環境不同而研發差別產品,自必會打開一片天地。泰國人力資源豐盛,投入曼谷洛察納工業區的本田機動車輛基地的菁英絡繹不絕,將來開花結果是預料中的事。
本田公司是當今日本數一數二的機動車輛製造者,其投資布局,一向是經貿界矚目的焦點。自從東南亞脫離金融風暴折磨後,本田公司就選定泰國做亞洲地區機動車輛發展的重點之1。早在2002年8月,本田就宣布將當時新的City房車,移到泰國生產。也正由於本田和其他日系汽車業者,如50鈴汽車公司、豐田公司、三菱公司等,次第將泰國列為重點亞太製造基地。使泰國對機動車輛發展信心大增,在具備了相當條件後,一方面大膽唱出自許為「東南亞底特律」的調子,期勉從業人員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則在銷售上全力學步,以高格調辦出規模第2的國際汽車展。種種作為,給予外界深刻印象,相信本田當局選中泰國做摩托車研發中心所在,與此有關。
日本機動車業喜歡泰國環境,還有地理位置適中、基礎設施完善、對外資提供租稅優惠、設備和備用零件不虞匱乏、勞動力充足、土地廣闊等。由於日本經營泰國市場歷有年所,相關情報早已到達業者案頭。當日本國內業務停滯,來自南韓、台灣的競爭加劇,日本企業掀起新一波外移熱潮時,東南亞的泰國便得到列為日製造業外移首選的機會。尤其是近年中國和平崛起,亦成為亞洲最大單一外資目的地,迄仍吸引包括日本在內的大部分外國資金。但部分日本公司也秉持「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的原則,悄悄移走部分資金到別處,和日企合作有相當淵源的泰國,分得一杯羹,又是理所當然。
這次本田擴大泰國為亞洲摩托車研發中心,另1個最主要、相信也是根本的原因,是由東盟和中國所布建的自由貿易區,一般稱之為「10+1自貿區」,幾已確定可於2010年達成。屆時中國和東盟6個成員國的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將降為零;另和東盟的新加入4個成員國(柬、寮、緬、越)則延在2015年關稅降為零。這個號稱為世界最大貿易區的自貿組織,總人口近20億,經濟規模僅次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龐大板塊。且莫說3、5年全面開放後有多廣闊商機,就從2005年7月1日啟動降低關稅進程,將7000種產品逐步削減和取消關稅以來,貿易障礙次第緩解,短短2年,已經使具備條件、有了準備的業者受用無窮。一般市場分來注入的活水,各地居民開始有了甜頭,顯現昌盛的首頭,隨之「內需」基礎奠立。在這種狀況下,若再不落力加入分享行列,豈不貽誤事機。本田公司雖只在摩托車研發上投入資金,但潛在市場極為可觀,加上原來的小汽車,將來的發展已難限量了。
本田公司在機動車輛的發展上饒有基礎,早年也曾經營過摩托車,於今在泰國重啟這個生產項目研發工作,雖然較早已到越南展業的台商慶豐集團旗下「越南製造及出口公司」遲,該公司且有邁向「東盟機車供應中心」的志向。但若本田泰國公司員工從此同心協力,研發出適合於「10+1自貿區」能普遍使用的摩托車種,20億人口的市場,可謂海闊天空何愁銷路。何況所謂「後來者居上」,機動車輛的項目,產品種類多,可視環境不同而研發差別產品,自必會打開一片天地。泰國人力資源豐盛,投入曼谷洛察納工業區的本田機動車輛基地的菁英絡繹不絕,將來開花結果是預料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