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入聯」公投風險看08大選形勢

2007-07-24 11:30:5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民進黨「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申請案,遭公投審議委員會討論後以多數決駁回,行政院訴願委員會居然接受民進黨訴願,並作出決議指責公投審議委員會違法,並公然撤銷原處分,直接認定民進黨提出的公投案成立。姑不論其間是否合乎法定程序,但看這整個過程,即可了然這是民進黨政府執意以公投綁大選最直接的粗暴作為。這當然是民進黨食髓知味,要在明年大選中炮製選舉利多。這種公投可能為台灣解決什麼問題?答案是根本不可能。既不可能因此感動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這類舉動,更不可能因此得以進入聯合國。但是公投可以是大選動員期間,民進黨發動民粹的工具,有助於民進黨攫取選票,至於台灣的前途,公投可能引發的政治風險,幾乎全遭漠視。
 
2004年陳水扁以公投綁大選,加上兩顆子彈的苦肉計,讓國民黨在大選時以些微票數飲恨。但兩項公投因未領票選民大於領票選民,公投議案不論反飛彈或兩岸談判都不成立。但從投票者的傾向觀察,卻呈現出相當微妙的弔詭,即絕大多數投下公投票者都支持反飛彈,但又支持兩岸談判。但若以藍營反公投和支持92共識和兩岸3通的論述觀察,更大多數其實是反公投的,勝面應屬藍營。若兩兩加權,陳水扁公投綁大選的策略可謂全軍覆沒。但若就綠營大選得票數觀察,從2000年不到40%的選票成長到接近50%,不能不說呈現顯著的提升。剔除319槍擊疑案增強的動員效果和心理因素,綠營得票數或仍有小幅成長。是以就綠營言,公投綁大選依然是可以嘗試的選戰策略,所以食髓知味亦即在此。
 
然而單以公投綁大選還不足以讓陳水扁「獲勝」,綠營明顯還有賴319槍擊案的布置。是以民進黨粗暴且悍然推出公投案之外,可以預料明年大選還會推出更具爆炸性的事件以期轉移、左右選民視聽。民進黨既以民粹起家,且每每於選舉中獲利,可以推想綠營不可能放棄各種操作民粹的可能和機會。或醞釀較319槍擊疑案更具震撼性者,或接二連三以連串意外事件,以期燒熱選戰話題,不必排除這些都可以是綠營嘗試的策略。是以民進黨除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提案外,或許還會有其他公投案推出亦未嘗不無可能。
 
陳水扁一路從險中求勝的行徑,只會讓綠營加碼於民粹的追求,從近來民進黨黨內初選迭次出現文革式語言指控競爭對手,這種無限上綱,不惜裂解台灣人心和出以對抗的選戰策略,不僅加深了島內的藍綠陣營的對立和緊張,更是兩岸出現危機的根源,甚至連美國,即台灣賴以尋求區域安全的「保護者」,對台灣的政治穩定性不但失去信心、對台灣領導人的承諾失去信任,最近還透過智庫研究報告,明言反對台灣執政者種種激切的政治操作,意有所指地傳達「急獨就是急統」的訊息。美國目前的政策是保持現狀,尋求美國在兩岸之間創造最大的政經利益。但若出現任何形式的危機,對美國而言,都是負擔和風險。台灣領導人製造風險、製造危機,美國只有選擇和北京聯手壓制,台海情況的發展也會因此頻添變數。
 
以公投創造選舉優勢,這是民進黨當前的基本思維。雖然公投就形式言,是全民參與的直接民主,具有無比的合法性和程序正義。然而公投也是最具決絕意義的參與,既是自主性的終極體現,就不可能再打折扣。必要斷然而且及時地處理,任何個人都無權力變更其決議,而且只有一條路,就是付諸施行。「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就台灣人民而言,這當然是1個正當的訴求,然而,誰來執行這項決議?執行的效應如何評估?這些都是要付出沉重乃至慘痛代價的。不求執行的公投無異兒戲,執行則無異民粹,這又是另一種弔詭。台灣民主化走上這條以公投為依歸的道路,只會把路子愈走愈窄,等到出現「頭過身不過」的情況,也就不僅是悲劇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