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各方面力量踐履禁用地雷公約

2007-08-07 10:38:3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南半島布雷區越南界域內,日前傳出1970年代期間埋設的人員殺傷地雷滋事。雷區附近的孩童為撿拾廢鐵換取蠅頭小利,誤觸地雷,造成3死6傷的悲劇。這些孩子都不過10歲,卻為成年人的戰爭付出了慘痛代價,說來是件令人鼻酸的憾事。
 
根據聯合國方面的估計,全世界70個埋設有地雷的國家中,共約埋設有1億1000萬枚人員殺傷地雷。目前的情況是戰爭已停的地方清掃舊地雷的工作形同停滯,尚有武裝衝突的地方則在增添埋設人員殺傷地雷,顯然雷害何時才能不會發生,是遙遙無期的事情。而中南半島地雷區則是國際若干知名的人員殺傷地雷集中地之1。不僅是許多人無謂犧牲了,將來區域的進一步發展也會遭受嚴重阻礙,動員區域本身力量致力排除地雷,此當其時。
 
中南半島遭受地雷傷人的威脅,許多人都知道,也有許多人在國際掃雷宣傳工作喊得震天價響時,曾給予回應。但是從國際「全面禁止使用、製造、貯藏、移轉人員殺傷地雷條約」於1999年3月1日生效,並像煞有介事般楬櫫「於條約生效10年後清除已埋設的地雷」的目標。目前條約生效10年屆滿,掃雷工作形格勢禁,能夠站出來大聲說「我國埋設的地雷已悉數清除」的國家,卻是絕無僅有。諷刺的是,如尼泊爾等若干國家還在埋設人員殺傷地雷,以保護其軍隊安全。顯然全面禁雷條約也和其他國際條約相彷彿,儘管呼號得揚揚沸沸,公信力是有問題的。
 
促成全面禁雷條約簽署的國際民間團體聯合組織「國際禁用地雷運動」去(2006)年9月曾公開點名,柬埔寨等13國是未符合排雷進度的國家。由於該國際組織於推動禁雷條約生效卓有貢獻,因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且其獨立的觀察員制度,對地雷的使用、製造、販賣、掃雷等提出具體報告,因此禁雷組織對中南半島地雷狀況,多有了解。而柬埔寨為地雷傷人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高得驚人,於今由柬而越,都是雷區範圍內的受害者,已到了該面對現實的時候。
 
中南半島雷區範圍,也包括泰國邊境部分在內,柬、越人受地雷殺傷的壓力,也會存在於泰國。今(2007)年2月間,政府當局曾表示踐履國際禁雷條約的決心,盡全力將泰邊境前所埋設的地雷清除。當時外界對當局的態度,也多有期待,畢竟這些要人類付出重大代價的武器,總該有個排盡的限期。以目前國內外所具備的傑件,清除中南半島上的地雷,聯合起來行動,應比某1國家單獨作業要來得有效。清除地雷要技術、要金錢、還要決心。如果能透過如東盟的推動,組成專門機構,積極展開掃雷工作,無論敦請國際組織的專家組隊來支援,或者向國際金融、慈善機構尋求財務協助,磋商的力道大,迴旋的空間廣,似可視為排雷行動的新契機。
 
國際間對近年全球掃雷工作慢了下來,有1種和英國黛安娜王妃不幸車禍喪生有關的說法。以言黛妃生前做禁雷代言人不遺餘力,其對禁雷運動的促成,的確有其貢獻。尤其巧合的是,黛妃死在奧斯陸1項旨在查禁雷的國際會議前1日,當時是催生禁用地雷草約的關鍵時刻,傳聞100餘國出席代表本對草約多有意見。但黛妃是舉世知名的禁雷運動倡始人之1,她生前最後1項反雷活動是躬自到安哥拉和波士尼亞雷區訪視,並慰問截肢受害人。當黛妃這段錄影帶播出,影響力所及,為會議成功增添了機率。到黛妃喪生,代言掃雷者力道不足,因而影響了工作進度。此說當然會有爭議,但掃雷是不該有爭議的,試想每年約有2萬5000人因地雷喪生或殘障,掃雷怎可慢下來,何不大家用自己力量來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