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市面流通的硬幣將全面更新,錢幣正面的泰皇陛下塑像,將由之前使用1987年的御照,更新為現時的御照。同時,將修改鑄造硬幣的金屬成分、重量及規格,相信每年可節省生產成本達19億銖。
國務院副發言人初猜報告,內閣會議已批准財政部的建議,改變各種面值硬幣的正面圖樣,由之前使用1987年皇上陛下的御照,更新為現在的御照。國庫廳自1987年起生產的硬幣共有9種,包括10銖、5銖、1銖、50士丁、25士丁、10士丁、5士丁、1士丁、以及後來增加生產的2銖硬幣。但目前市面流通的硬幣只有10銖、5銖、2銖、1銖、50士丁及25士丁。其中面值1銖的硬幣最為流行,占所有硬幣的56%,相等於12億個。
由於國際金屬價格連續上漲,導致鑄造硬幣所需的金屬,價值比硬幣的面值高,因此將重新修改鑄造硬幣的金屬成分,以使生產成本保持在合適的水平。相信在改變鑄造技術後,每年可減低成本達19億銖。目前已通過內閣審議,在發布部令前,國庫廳將與御秘書辦事處配合,向皇上陛下呈報新硬幣正面的塑像及形式。
此外,國庫廳還與有關工作單位共同研究改進生產硬幣的科技,認為應改用鍍鎳金屬,由於成本最低,且能使用原有的硬幣機器進行生產。此外,面值2銖的硬幣將改用黃色金屬製造,以易於辨認面值1銖和2銖的硬幣。
國務院副發言人初猜報告,內閣會議已批准財政部的建議,改變各種面值硬幣的正面圖樣,由之前使用1987年皇上陛下的御照,更新為現在的御照。國庫廳自1987年起生產的硬幣共有9種,包括10銖、5銖、1銖、50士丁、25士丁、10士丁、5士丁、1士丁、以及後來增加生產的2銖硬幣。但目前市面流通的硬幣只有10銖、5銖、2銖、1銖、50士丁及25士丁。其中面值1銖的硬幣最為流行,占所有硬幣的56%,相等於12億個。
由於國際金屬價格連續上漲,導致鑄造硬幣所需的金屬,價值比硬幣的面值高,因此將重新修改鑄造硬幣的金屬成分,以使生產成本保持在合適的水平。相信在改變鑄造技術後,每年可減低成本達19億銖。目前已通過內閣審議,在發布部令前,國庫廳將與御秘書辦事處配合,向皇上陛下呈報新硬幣正面的塑像及形式。
此外,國庫廳還與有關工作單位共同研究改進生產硬幣的科技,認為應改用鍍鎳金屬,由於成本最低,且能使用原有的硬幣機器進行生產。此外,面值2銖的硬幣將改用黃色金屬製造,以易於辨認面值1銖和2銖的硬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