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大將於9或10月召開,外間普遍相信,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發表「6.25講話」為標誌,政治思想準備定局;以中共17大代表選舉完成、省級地方中共黨委換屆完成,完成了組織準備。於此,中共17大就剩下核心領導層的名單協商了。其實不然,中共17大還有1項重要的準備,即撫平地方、全面拉票的準備。
中共中央核心層,即政治局8常委,正安排於8月下旬至9月間,密集分赴各地,以考察地方工作名義,為中共17大召開完成最後準備。中央領導層此時分赴各地,有3大任務,即最後號召地方按中央思路全面統一思想,聽取地方對中共17大召開有關事項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地方及區域發展的要求。在傳統上,是中央對地方的督導,在現實中,已可視之為中央領導層對地方的「會前拉票」,在全國代表大會上,地方一直占有絕對優勢。以這次中共17大論,2217名代表,由38個選舉單位選出。但估算地方選出的黨代表可占到3分之2。
所謂選舉單位,也就是最後到會的代表團。在現在的38個選舉單位組成代表團中,中央領導層近3屆不斷增設代中央級代表團,現設有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係統、中央企業系統、解放軍、武警6個代表團,但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代表人數上仍占絕對優勢。這在所謂黨內民主擴大下,中共中央委員會的選舉,以及最後對中央領導層組班的投票,已成不能不考量的因素。
在中共黨代會層面上,地方勢力一直強大,中央勢力一直在減弱。毛澤東、鄧小平時代的強人政治早已不再;江澤民時代以權術分封籠絡,地方勢力稍見平衡;胡溫新政以來,中央權威進一步遞減,地方在經濟勢力坐大,在政治和政策上,不斷「倒逼」中央。過去2年間頻繁換人,根本局面未改。
要想撫平地方及獲取地方可靠的支持,會前地方人事調配必可不少。過去4年多,特別是2006年6月以來省級地方中共黨委的換屆,地方政府人事更換頻繁。在幹部交流的名義下,地方幹部異地調動,中央部門與地方幹部上下互動,令逾半數地方領導層更換。其中擊敗陳良宇之後,習近平主政上海;病倒張立昌之後,張高麗空降天津,令兩大直轄市成為地方勢力瓦解的代表。
除要揮舞人事任免權的大棒,還得要給地方點胡蘿蔔吃,這個胡蘿蔔,首先是地方在中央機構中占的名額。預計這次中央委員會組成,將以增加1線黨員代表和新階層、新社會組織「兩新代表」的名義,適當擴大地方在中央領導機關的人員比例,包括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紀委委員等。而在領導層的換屆安排上,不論是中央政治局委員,還是政治局常委,新進人選都會考慮地方因素為主。
另1根胡蘿蔔,就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層面,以政策傾斜的方式,滿足地方更多的要求,給予地方更大的自主。近期中央領導層批准成都、重慶為「新特區」,即綜合改革試驗區,又原則同意東北3省,加上內蒙古部分地方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都是給予地方的甜頭。
這些動作,既有中共黨代會前拉票的權宜考量,也有影響到會後長遠發展的從長計議。地方與中央關係的調整,也將由黨內而黨外發生變化,因為明年3月還有1場更大的換屆,即政府、人大和政協的換屆,那是1場中央與地方規模更大及利益更實在的政治爭鋒。
中共中央核心層,即政治局8常委,正安排於8月下旬至9月間,密集分赴各地,以考察地方工作名義,為中共17大召開完成最後準備。中央領導層此時分赴各地,有3大任務,即最後號召地方按中央思路全面統一思想,聽取地方對中共17大召開有關事項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地方及區域發展的要求。在傳統上,是中央對地方的督導,在現實中,已可視之為中央領導層對地方的「會前拉票」,在全國代表大會上,地方一直占有絕對優勢。以這次中共17大論,2217名代表,由38個選舉單位選出。但估算地方選出的黨代表可占到3分之2。
所謂選舉單位,也就是最後到會的代表團。在現在的38個選舉單位組成代表團中,中央領導層近3屆不斷增設代中央級代表團,現設有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係統、中央企業系統、解放軍、武警6個代表團,但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代表人數上仍占絕對優勢。這在所謂黨內民主擴大下,中共中央委員會的選舉,以及最後對中央領導層組班的投票,已成不能不考量的因素。
在中共黨代會層面上,地方勢力一直強大,中央勢力一直在減弱。毛澤東、鄧小平時代的強人政治早已不再;江澤民時代以權術分封籠絡,地方勢力稍見平衡;胡溫新政以來,中央權威進一步遞減,地方在經濟勢力坐大,在政治和政策上,不斷「倒逼」中央。過去2年間頻繁換人,根本局面未改。
要想撫平地方及獲取地方可靠的支持,會前地方人事調配必可不少。過去4年多,特別是2006年6月以來省級地方中共黨委的換屆,地方政府人事更換頻繁。在幹部交流的名義下,地方幹部異地調動,中央部門與地方幹部上下互動,令逾半數地方領導層更換。其中擊敗陳良宇之後,習近平主政上海;病倒張立昌之後,張高麗空降天津,令兩大直轄市成為地方勢力瓦解的代表。
除要揮舞人事任免權的大棒,還得要給地方點胡蘿蔔吃,這個胡蘿蔔,首先是地方在中央機構中占的名額。預計這次中央委員會組成,將以增加1線黨員代表和新階層、新社會組織「兩新代表」的名義,適當擴大地方在中央領導機關的人員比例,包括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紀委委員等。而在領導層的換屆安排上,不論是中央政治局委員,還是政治局常委,新進人選都會考慮地方因素為主。
另1根胡蘿蔔,就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層面,以政策傾斜的方式,滿足地方更多的要求,給予地方更大的自主。近期中央領導層批准成都、重慶為「新特區」,即綜合改革試驗區,又原則同意東北3省,加上內蒙古部分地方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都是給予地方的甜頭。
這些動作,既有中共黨代會前拉票的權宜考量,也有影響到會後長遠發展的從長計議。地方與中央關係的調整,也將由黨內而黨外發生變化,因為明年3月還有1場更大的換屆,即政府、人大和政協的換屆,那是1場中央與地方規模更大及利益更實在的政治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