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自古至今,玩具主要是給兒童玩的,兒童沒有自衛的知識和能力,所以,任何玩具首先都要考慮到兒童的安全。想不到眼前市場上竟然出現了大量不安全的玩具,這要怪成人們的疏忽,尤其要譴責那些唯利是圖的奸商,對社會的戕害。改善之道,必須嚴查嚴管,不容含毒和有害的玩具進入市場,以保障消費者,尤其是兒童們的安全。
世界最大的玩具製造商美泰兒(Mattel)公司14日宣布,在全球召回將近1900萬件在中國製造的玩具,其中半數以上銷往美國。召回的原因都是安全顧慮,由於數量如此龐大,原因如此嚴重,立即引起全球性的關注。影響所及,已不限於玩具,而是累及各式各樣「中國製造」產品的信譽,普遍受到懷疑。
兩周前,美泰兒召回一批含鉛過量的玩具時,深圳承造商的主持人張樹鴻,竟懸樑自殺;他可能是因為3000萬元的財務損失無法負荷,更可能是因輕信友人鑄成大錯,因自責而輕生,間接證明他並非存心害人、重利輕義。從張樹鴻之死,也可看出這一波一波的召回波光網及,曾有多個受害者。
中國近10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高度成長,出口增加,外匯大量累積,為世人豔羨。美國在承受大量貿易逆差之餘,只好用「中國貨價格低廉,對美國消費大眾有利」,各大超市裡都很容易找到證明。
然而,「中國製造」雖然價廉,卻未必物美,玩具不安全,只是冰山一角。中國產品過去能憑著超低價位,打敗競爭者,是因為土地控制在政府之手,外來投資者只要與地方領導「搞好關係」,取得土地比在別處來得便宜。更重要的是,中國有充沛的人力供應,中國人勤勞苦幹,而且敏於學習,美國1個工人的工資,可以雇用10個8個中國工人。
但,根據資本主義的遊戲法則,企業經營者為求抑低成本,往往會不計後果。玩具塗漆含了過多的鉛,牙膏裡用二甘醇,電池會發熱,小磁鐵會脫落,海產類加上防腐劑,衣飾容易起火,車胎容易爆破,凡此種種,就算都是「孤立事件」,但孤立事件一再發生,顯見是業者只學到資本主義利潤掛帥、一心牟利的弱點,而沒有信守資本主義的另一法則:「顧客是你的衣食父母」。只顧自身盈利,不惜把消費者的利益和安全當作犧牲品,這種生意人不論在什麼國家,都是無法立足的。
事情鬧得這樣大,不能單單責怪中方,美國廠商在華委託製造,原有一定規格,為何未能遵守?美商與中方製造商合作在10年以上,嚴重缺失怎會到現在才被發現出來?美國近年因為打仗而財政拮据,像食品藥物局等機構的經費人員,一再裁減,檢驗和監督的功能漸成虛話。今後廠商加強品質管制,政府加強檢核機能,消費者更要提高警惕,不能光是貪圖便宜,買進低價而不安全的產品,可能要承受昂貴的後果。
中國有關經濟發展的典章制度,「趕不上形勢」,以放任為自由,許多毛病來不及管,或根本沒想到應該管。可是,現在問題爆出來,業者與政府都應嚴肅思考,保護消費者利益和追求合法利潤,應為中外同尊的金科玉律。中國的兒童玩具不太可能比外銷的產品更安全、更少毒害。
要求廠商「拿出良心來」,也許太抽象、太軟弱。美中官方下月將舉行第2次消費品安全高峰會議,當能研商出具體步驟,在加強品管、檢驗標準等問題上,尋求共識。經貿關係本來就是互惠往來,合則兩利。美泰兒公司這次超大規模的「召回」事件,不僅是所謂貿易戰的一環,而是美中雙方(其實也應包括歐盟、日本等國家)為保護消費者而加一大把勁的契機。各方要從這1次危機中,創造兩利的轉機。
世界最大的玩具製造商美泰兒(Mattel)公司14日宣布,在全球召回將近1900萬件在中國製造的玩具,其中半數以上銷往美國。召回的原因都是安全顧慮,由於數量如此龐大,原因如此嚴重,立即引起全球性的關注。影響所及,已不限於玩具,而是累及各式各樣「中國製造」產品的信譽,普遍受到懷疑。
兩周前,美泰兒召回一批含鉛過量的玩具時,深圳承造商的主持人張樹鴻,竟懸樑自殺;他可能是因為3000萬元的財務損失無法負荷,更可能是因輕信友人鑄成大錯,因自責而輕生,間接證明他並非存心害人、重利輕義。從張樹鴻之死,也可看出這一波一波的召回波光網及,曾有多個受害者。
中國近10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高度成長,出口增加,外匯大量累積,為世人豔羨。美國在承受大量貿易逆差之餘,只好用「中國貨價格低廉,對美國消費大眾有利」,各大超市裡都很容易找到證明。
然而,「中國製造」雖然價廉,卻未必物美,玩具不安全,只是冰山一角。中國產品過去能憑著超低價位,打敗競爭者,是因為土地控制在政府之手,外來投資者只要與地方領導「搞好關係」,取得土地比在別處來得便宜。更重要的是,中國有充沛的人力供應,中國人勤勞苦幹,而且敏於學習,美國1個工人的工資,可以雇用10個8個中國工人。
但,根據資本主義的遊戲法則,企業經營者為求抑低成本,往往會不計後果。玩具塗漆含了過多的鉛,牙膏裡用二甘醇,電池會發熱,小磁鐵會脫落,海產類加上防腐劑,衣飾容易起火,車胎容易爆破,凡此種種,就算都是「孤立事件」,但孤立事件一再發生,顯見是業者只學到資本主義利潤掛帥、一心牟利的弱點,而沒有信守資本主義的另一法則:「顧客是你的衣食父母」。只顧自身盈利,不惜把消費者的利益和安全當作犧牲品,這種生意人不論在什麼國家,都是無法立足的。
事情鬧得這樣大,不能單單責怪中方,美國廠商在華委託製造,原有一定規格,為何未能遵守?美商與中方製造商合作在10年以上,嚴重缺失怎會到現在才被發現出來?美國近年因為打仗而財政拮据,像食品藥物局等機構的經費人員,一再裁減,檢驗和監督的功能漸成虛話。今後廠商加強品質管制,政府加強檢核機能,消費者更要提高警惕,不能光是貪圖便宜,買進低價而不安全的產品,可能要承受昂貴的後果。
中國有關經濟發展的典章制度,「趕不上形勢」,以放任為自由,許多毛病來不及管,或根本沒想到應該管。可是,現在問題爆出來,業者與政府都應嚴肅思考,保護消費者利益和追求合法利潤,應為中外同尊的金科玉律。中國的兒童玩具不太可能比外銷的產品更安全、更少毒害。
要求廠商「拿出良心來」,也許太抽象、太軟弱。美中官方下月將舉行第2次消費品安全高峰會議,當能研商出具體步驟,在加強品管、檢驗標準等問題上,尋求共識。經貿關係本來就是互惠往來,合則兩利。美泰兒公司這次超大規模的「召回」事件,不僅是所謂貿易戰的一環,而是美中雙方(其實也應包括歐盟、日本等國家)為保護消費者而加一大把勁的契機。各方要從這1次危機中,創造兩利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