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為什麼搞到如此狼狽

2007-08-28 10:46:4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布希只剩下不到1年半的任期,但他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卻仍在不斷增兵,而結束戰事遙遙無期,以致美國民眾怨恨之聲四起,輿論抨擊愈演愈烈。處於此一情況下的布希,唯有採取沉默是金的策略,因為他一開口,便招來各方的猛烈抨擊。
 
但好勝的布希是個靜不下來的人,他於本月22日在德州堪薩斯市的海外作戰退伍軍人協會年會上闡述伊拉克政策,便大讚美軍是「世人所知解放人類的最偉大力量」。並稱只要他還擔任總統的1天,美軍就會留在伊拉克,因為沒有完成任務就撤離,將造成可怕的後果。
 
他把美軍撤出伊拉克與當年撤出越南相比擬:「美軍撤出越南的明顯後遺症之1,就是數百萬平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為此付出慘痛代價。字典上出現海上難民、教改營和殺戮戰場等字彙。」
 
布希並說,美軍當年提早自越南撤退,導致赤柬政權崛起,生靈塗炭。布希另外提到美國在日本、南韓駐軍,如何建立民主政權。
 
但布希的「歷史課」很快就遭到輿論的圍剿,指出布希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才會搬出越南經驗,但卻充滿謬誤。例如,赤柬的崛起並非肇因於美軍撤出越南,而是美軍為切斷越共在柬境內的共軍後勤補給線而猛炸柬埔寨,導致柬埔寨政府垮台,赤柬趁機崛起,將當時的柬埔寨變成殺戮戰場。
 
此外,布希將美國在2次世界大戰後在戰敗的日本駐軍,推動日本建立民主政治,和美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作戰相比擬,也被批評是不倫不類,因為國情和基本條件根本不同,例如日本戰敗時國內並沒有伊拉克境內的教派暴力衝突。
 
泰晤士報的評論指出,堅定不移是一種美德,但是必須有可以實踐的目標。美軍如今在伊拉克就像當年在越南,設定的目標遙不可及。布希拿伊拉克與越南相提並論,某種程度上沒有說錯,卻正好削弱了自己堅持的主張。
 
也許因任期即將屆滿,布希近期似乎急於發表個人看法,結果因「言多必失」之故,常因失言而必須道歉改正。例如他於本月23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地貝婁出席「北美安全與繁榮聯盟」首腦會議時表示,伊拉克政府「工作無能」,帶來「一定程度的沮喪」,並稱伊政府不能滿足伊人民的要求,必須更換政府。
 
但語猶在耳,布希第2天已修改自己的說法,謂「馬利基總理是1位承擔艱巨工作的好人」,我支持他。但布希早先「失言」帶來的風波難以隨之平息,各報紛紛發出評論,指布希正在開始疏遠馬利基。
 
布希之「失言」並非偶然,這反映了布希認識到伊拉克安全局勢沒有好轉,政局無法穩定的殘酷現實,並且對這種現實已經深感「沮喪」。所以,現階段的布希,最好是不要說話,如要說話,應推敲再三,慎重發言,稍一疏忽,言為心聲,便會自然而然地口吐真言,流露出作為1個失敗的美國總統,今天的沮喪心情了。
 
另一令布希擔憂的是,由美駐伊大使及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聯合向美國國會提交的1份有關伊拉克局勢的報告,將於下月出台。這份報告之乏善可陳,美國民眾未讀已預感不可樂觀,而這正是布希自認為「絕世功勳」的現實定評。
 
而當此美國總統競選活動正逐漸升溫之際,仍在任的總統布希的伊拉克政策已成為其政治對手對其進行抨擊的靶子,不僅民主黨集中火力,共和黨的參選人士也刻意與布希拉開距離。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性格好勝的布希必須為自己的行動,找來可以解釋或推卸職責的憑藉,因此便不免語無淪次或語不對題,甚至常常失言,有待改正……這種情況,令人不免替布希感到可惜,1個堂堂的美國總統,搞到今天如此一副狼狽相,到底是奸人所言,還是他自己害了自己?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