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日內瓦3日外電報導】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3日發表報告說,美國是2006年全球勞工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東亞是成長最快地區,過去10年生產力倍增,勞工平均產值從1996年僅工業化國家的8分之1,躍增為5分之1。
美國在2006年以每名勞工產值63,885美元,遙遙領先排名第2的愛爾蘭(55,986美元),及第3的比利時(55,235美元),及第4的法國(54,609美元)。日本排名第16,勞工產值為44,877美元。
不過,美國勞工每年工作時數超過大多數已開發國家。若以每小時加值生產力排名,挪威以37.99美元的勞工生產力居第1,其次為美國35.63美元,和法國35.08美元。
報告說,美國勞工2006年平均工作1,804小時,高於挪威勞工的1,407.1小時,和法國勞工的1,564.4小時。不過,亞洲勞工工作時數更長,南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勞工,平均年工時超過2,200小時。
ILO報告說,亞洲生產力提升,對世界經濟是助力而非威脅,因生產力提升帶來經濟繁榮,也刺激對世界其他地區製造的產品需求,形成「良性循環」。
美國在2006年以每名勞工產值63,885美元,遙遙領先排名第2的愛爾蘭(55,986美元),及第3的比利時(55,235美元),及第4的法國(54,609美元)。日本排名第16,勞工產值為44,877美元。
不過,美國勞工每年工作時數超過大多數已開發國家。若以每小時加值生產力排名,挪威以37.99美元的勞工生產力居第1,其次為美國35.63美元,和法國35.08美元。
報告說,美國勞工2006年平均工作1,804小時,高於挪威勞工的1,407.1小時,和法國勞工的1,564.4小時。不過,亞洲勞工工作時數更長,南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勞工,平均年工時超過2,200小時。
ILO報告說,亞洲生產力提升,對世界經濟是助力而非威脅,因生產力提升帶來經濟繁榮,也刺激對世界其他地區製造的產品需求,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