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禁雷機制啟動10年的檢討

2007-09-06 11:54:5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997年啟動的「全面禁止人員殺傷地雷條約」,9月1日已屆10周年。以「國際禁止地雷組織」為禁雷活動主軸的各方熱心人士,經年鍥而不捨奔走於非、美、亞洲各主要地雷集中區。1面要求尚持有或考慮使用人員殺傷地雷的相關各方,及早銷毀或斷了埋設地雷的念頭;另1面則賡續宣導掃除地雷的艱辛任務。禁雷活動悠忽過了10年,地雷危害人類的威脅仍在,清掃工作顯然還有長遠的路途要走,有待各方努力。
 
根據國際相關組織的統計,禁雷機制啟動之初,簽約承諾反對使用人員殺傷地雷、協助無辜遭受雷害者的國家尚不足100。經過長久努力,目前做出允諾的國家總數,已達154個,顯然禁雷觀念已收到相當效果。遺憾的是若干關鍵性大國,還是以考慮本國軍事人員安全為理由,不肯爽快答應。也正有如美國以維護國內就業問題為藉口,對執行環保公約徘徊瞻顧相彷彿。只是相關人員已確定,近年舉世還敢埋設殺傷人員地雷的國家僅剩下1個小國家和1群小叛亂團體,情勢已緩和了許多。由國際有心人士秉悲天憫人胸襟推展活動,得到這般成果,可體會得到他們用了心力,發揮了效率,非常值得肯定。
 
但令人難以釋懷的是,新地雷少有大量埋設,舊地雷的殺傷力還存在,並且繼續害人。據估計,目前每年為殺傷人員地雷炸傷或炸死者,多達1萬5000到2萬人。最不堪的是,罹難的絕大多數是平民,在目前沒有戰爭的環境中為生計奔波而遭不測。這類平民通常生活得靠勞力,活動場所則以鄉野田間為主,謀生已屬不易,不幸發生意外,幾可確定要淪入悲慘下場,非常不公道。國際非政府組織將禁雷工作下1個10年的重點,訂在清掃世界上各處埋設地雷的地方,幅員遼闊,任重而道遠,但沒有人能輕忽此任務。
 
根據全面禁雷條約所楬櫫的目標,應「於生效10年後清除已埋設的地雷」。雖然禁雷機制正式生效日期公訂在1999年3月1日,但屈指算算,離清除地雷的限期所剩也已不多了。所以禁雷組織將掃雷工作寬限在未來10年完成,可謂是務實的決定。據聯合國數字,條約生效之年,在全世界70個國家中,尚約埋設有1億1000萬枚人員殺傷地雷。如欲清除這些地雷,需花費總計330億美元,但聯合國向各國勸幕掃雷基金,到1998年10月只募得3400萬美元,不到所需預算700分之1。所以掃雷行動可謂沒有「好的開始」,所謂「財政是庶政之母」,沒有足夠的錢,工作延宕在所難免。何況掃雷危險性高,工作場所不定,還需要有足夠的技術,想起上億埋在地下的地雷,足以令人寢食難安。
 
掃雷機構無所隱諱,透露當今最待優先掃除的雷區,其1是在印支半島上的柬埔寨;另1是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還有因兵連禍結而貽誤清除行動的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這些曾經或目前還是的殺戮戰場,一直是世所矚目的焦點。尤其是印支半島地區,受戰禍蹂躪的地方多和泰國壤地相鄰,18個邊境府的800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有地雷,其中又以泰、柬邊境最危險。所以清除地雷,泰國也不宜疏忽或落後。
 
另有專家的說法,近年全球掃雷工作慢了下來,原因之1是代言的知名人物黛安娜王妃車禍喪生,使這項工作因而不受重視,也失去了奧援。由於黛妃是舉世知名的反地雷運動提倡人之1,她奔走於安哥拉和波士尼亞地雷區,和受雷難的殘廢人親切交談。將眾多媒體聚焦於地雷的可怕和後果的嚴重,贏得各方面注意,使禁雷共識得以迅速形成,並為禁雷條約催生。因此,黛妃死於非命也已10年,至今談禁雷,各方仍未忘懷她的貢獻,把她的猝死和掃雷慢連結在一起,相信能為大家接受。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