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外電日前報導,全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集團「鴻海精密」,在越南北寧省設立的2座工廠,8月28日正式開始營運。同時啟動了規模總計達50億美元的5年投資計畫,將來鴻海的投資範圍,將遍及越南北、中、南各地,成為越南最大的外資企業。世界性的鴻海集團將巨額資金、技術投入越南產業,不啻是為在蓬勃發展中的越南經貿錦上添花。對於外資多有期待的東盟諸成員國,相信必為之側目,並得到相當啟發。有道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希望東盟不斷振作,在爭取外資與技術上多方著力。
鴻海集團當局之所以對越南投資興趣盎然,實是受參加2006年在越南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年會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介紹。當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抱著「看一看」的態度前往,卻對越南獲得了「投資環境比想像好太多」的印象。越方不僅熱烈歡迎,並開出非常優渥的投資條件,終而使鴻海適時做出決定。越官方網站說,鴻海的行動速度打破紀錄,設廠從勘察地點到竣工營運,只花了8個月時間。鴻海發言人丁祈安也證實,鴻海入越投資金額從10億美元加碼到50億美元,是由於「越南是個良好的投資地點」。這段戲劇性的發展過程,似可歸諸於雙方的夙緣,從現實環境衡量,又可肯定雙方都具誠意,都有了充分準備。
越南當局因主辦1個重要性的國際經貿會議,開啟了對本身經貿發展所產生的觸媒效果;相關效果又可能引領越南產業從傳統勞力密集產業,正式跨入國際電子3C分工鏈的體系。雖然在此之前,越南已有美商英特爾、韓國3星、日本SONY、NEC、佳能、三洋等國際科技大廠投資,但並沒有辦法串起國際供應鏈,以致現階段電子產業在越南出口項目中,仍不是主力產品。也因此,越南當局做出不懈準備和努力,爭取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集團,往越南投資經營電子3C產業。好有朝一日能進入當今高新科技產業的分工鏈,於今終於如願,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若以鴻海挾大資本入越,只是在事業體系裏開發另1個利多生產基地,恐怕是窄化了越南生產環境所可能扮演的角色。郭台銘在對越南投資拍板前的1次巡訪,曾表示要觀察東盟的機會。隨著這番語帶玄機的表態,1面親自去廣西南寧會見當地領導;1面又指示其評估團隊從中國坐火車到越南,以了解實際狀況。這一連串動作,證明了郭台銘的決策迅猛堅決,卻一點也不草率。越南除了今(2007)年完成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納入國際經貿體系範疇。同時在「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上,尤其克盡本分,表現得積極合作,呈現出越南不僅非當年吳下阿蒙,已經具備了更適合於從事跨境生產分工或供應的基地。郭台銘的首富稱謂和乾坤一擲的魄力,實非泛泛。
近年和台灣相關的人物,有意無意間多避談東盟10+1自由貿易區,實際上10+1自貿區從開始布建迄今,效益已經分享於東盟10國成員國,使「區域經濟一體化」得到了充分印證。預計2010年建成,1個近20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將為區域內經貿蓬勃發展,增添無限動力。而越南正處於東盟和中國接壤的區域,和結合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廣西有密切的經貿、歷史淵源。顯然越南占據了亞洲快速成長的軸心位置,選擇這樣具區位優勢地位做生產基地,無疑是「好的開始」。
當然,新的大規模合作伙伴建立,必有1段磨合期,越南經貿改革開放不久,和鴻海的相互配合,雙方都得開誠以待。
鴻海集團當局之所以對越南投資興趣盎然,實是受參加2006年在越南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年會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介紹。當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抱著「看一看」的態度前往,卻對越南獲得了「投資環境比想像好太多」的印象。越方不僅熱烈歡迎,並開出非常優渥的投資條件,終而使鴻海適時做出決定。越官方網站說,鴻海的行動速度打破紀錄,設廠從勘察地點到竣工營運,只花了8個月時間。鴻海發言人丁祈安也證實,鴻海入越投資金額從10億美元加碼到50億美元,是由於「越南是個良好的投資地點」。這段戲劇性的發展過程,似可歸諸於雙方的夙緣,從現實環境衡量,又可肯定雙方都具誠意,都有了充分準備。
越南當局因主辦1個重要性的國際經貿會議,開啟了對本身經貿發展所產生的觸媒效果;相關效果又可能引領越南產業從傳統勞力密集產業,正式跨入國際電子3C分工鏈的體系。雖然在此之前,越南已有美商英特爾、韓國3星、日本SONY、NEC、佳能、三洋等國際科技大廠投資,但並沒有辦法串起國際供應鏈,以致現階段電子產業在越南出口項目中,仍不是主力產品。也因此,越南當局做出不懈準備和努力,爭取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集團,往越南投資經營電子3C產業。好有朝一日能進入當今高新科技產業的分工鏈,於今終於如願,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若以鴻海挾大資本入越,只是在事業體系裏開發另1個利多生產基地,恐怕是窄化了越南生產環境所可能扮演的角色。郭台銘在對越南投資拍板前的1次巡訪,曾表示要觀察東盟的機會。隨著這番語帶玄機的表態,1面親自去廣西南寧會見當地領導;1面又指示其評估團隊從中國坐火車到越南,以了解實際狀況。這一連串動作,證明了郭台銘的決策迅猛堅決,卻一點也不草率。越南除了今(2007)年完成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納入國際經貿體系範疇。同時在「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上,尤其克盡本分,表現得積極合作,呈現出越南不僅非當年吳下阿蒙,已經具備了更適合於從事跨境生產分工或供應的基地。郭台銘的首富稱謂和乾坤一擲的魄力,實非泛泛。
近年和台灣相關的人物,有意無意間多避談東盟10+1自由貿易區,實際上10+1自貿區從開始布建迄今,效益已經分享於東盟10國成員國,使「區域經濟一體化」得到了充分印證。預計2010年建成,1個近20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將為區域內經貿蓬勃發展,增添無限動力。而越南正處於東盟和中國接壤的區域,和結合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廣西有密切的經貿、歷史淵源。顯然越南占據了亞洲快速成長的軸心位置,選擇這樣具區位優勢地位做生產基地,無疑是「好的開始」。
當然,新的大規模合作伙伴建立,必有1段磨合期,越南經貿改革開放不久,和鴻海的相互配合,雙方都得開誠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