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紡織及鞋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因此上述產業紛紛倒閉,可想像對政府及僱員造成的震驚程度。自中國及越南等競爭國陸續掘起後,上述產業已出現預警訊號,加上泰銖升值壓力,迫使業者不得停業。雖然泰銖升值對紡織及鞋業帶來嚴重衝擊,由於升幅較競爭對手國高,降低泰國商品競爭力,但強調泰銖不是唯一影響因素。其實除了運動鞋及成衣業除外,上述2個產業並未到達非常危機的時刻。
近10年來(1997-2006年)泰國鞋業呈萎縮趨勢,該部分的外銷占出口總值的比例,從1995年的3.8%減剩2007年的0.7%。紡織與服裝業亦呈相同走勢,外銷占出口總值的比例從1995年的11.4%降至2007年的4.7%。
深入分析發現,鞋業的主要產品,如運動鞋及皮鞋,特別是前者占鞋類出口總值逾50%,今年首7個月以泰銖計算的出口比例衰退達17.4%。原因是主要市場美國的出口量大幅下降。更嚴重的是,美國市場中泰國鞋類的市占率亦同時降低,占美國進口鞋類商品的比例從2003年的1.8%跌剩2006年的1.5%。相反,美國從泰國的競爭對手國—中國及越南進口鞋類的數量卻迅速增加。
紡織及服裝業方面,今年前7個月以美元計算的出口值滑落8.2%。其中主要的項目包括成衣及布匹,特別是前者,出口到美國的份額持續降低。如分析成衣的市場份額,發現其情勢較為平穩,從2004年的占2.8%降至2006年的2.7%。與中國、印尼、越南、印度等類國迅速成長成反方向。
雖然目前鞋業還未到達最危機時刻,但必須未雨綢繆及進行調整,包括皮鞋,因為皮鞋是時尚商品。盡管目前的出口前景較好,但如跟不上時代潮流、不提高生產效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那麼該產業的競爭力必將走低,且未來也會面臨更大的危機。
針對運動鞋須給予特別關注,因為泰國在國際市場上遭遇的競爭日益增強,若仍然只為名牌廠家代產及加工,而沒有自行開發品牌。如果有關的母公司將生產基地移至其他勞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所帶來的風險將逐步更大。可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對泰國來說亦非易事。除了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外,還須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不論是市場及分銷渠道管理,且須耗時逾10年樹立品牌信心。因此為了加工鞋業的長期發展,必須提高生產效率,開拓新出口市場。
至於紡織及服裝業,自2005年按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紡織品貿易自由化並取消配額後,泰國紡織品占國際市場的份額持續下降,原因是泰國商品處於中檔水平。受到高檔商品,如意大利、法國、香港及台灣商品,以及低檔商品,如中國及越南商品的雙重影響。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因此業者必須進行調整,並以納米技術避開未來的價格競爭。積極開發新產品,加入多樣化元素,如在車上使用的紡織品等等。
泰銖升值給泰國出口商上了很好的一課,使業者學會管理風險,並突出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追蹤主要外幣的匯率變化,做為制定商品價格的依據。同時為分散風險,應以其他穩定性比美元高的幣種定價,或簽訂遠期外匯合約等。對於泰國業者,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者(SME)來說,也許是比較嶄新的課題,但是身處全球化的今天,風險管理是泰國經營者使企業持續生存的必須條件。 (盤谷銀行宏觀經濟分析中心分析)
近10年來(1997-2006年)泰國鞋業呈萎縮趨勢,該部分的外銷占出口總值的比例,從1995年的3.8%減剩2007年的0.7%。紡織與服裝業亦呈相同走勢,外銷占出口總值的比例從1995年的11.4%降至2007年的4.7%。
深入分析發現,鞋業的主要產品,如運動鞋及皮鞋,特別是前者占鞋類出口總值逾50%,今年首7個月以泰銖計算的出口比例衰退達17.4%。原因是主要市場美國的出口量大幅下降。更嚴重的是,美國市場中泰國鞋類的市占率亦同時降低,占美國進口鞋類商品的比例從2003年的1.8%跌剩2006年的1.5%。相反,美國從泰國的競爭對手國—中國及越南進口鞋類的數量卻迅速增加。
紡織及服裝業方面,今年前7個月以美元計算的出口值滑落8.2%。其中主要的項目包括成衣及布匹,特別是前者,出口到美國的份額持續降低。如分析成衣的市場份額,發現其情勢較為平穩,從2004年的占2.8%降至2006年的2.7%。與中國、印尼、越南、印度等類國迅速成長成反方向。
雖然目前鞋業還未到達最危機時刻,但必須未雨綢繆及進行調整,包括皮鞋,因為皮鞋是時尚商品。盡管目前的出口前景較好,但如跟不上時代潮流、不提高生產效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那麼該產業的競爭力必將走低,且未來也會面臨更大的危機。
針對運動鞋須給予特別關注,因為泰國在國際市場上遭遇的競爭日益增強,若仍然只為名牌廠家代產及加工,而沒有自行開發品牌。如果有關的母公司將生產基地移至其他勞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所帶來的風險將逐步更大。可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對泰國來說亦非易事。除了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外,還須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不論是市場及分銷渠道管理,且須耗時逾10年樹立品牌信心。因此為了加工鞋業的長期發展,必須提高生產效率,開拓新出口市場。
至於紡織及服裝業,自2005年按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紡織品貿易自由化並取消配額後,泰國紡織品占國際市場的份額持續下降,原因是泰國商品處於中檔水平。受到高檔商品,如意大利、法國、香港及台灣商品,以及低檔商品,如中國及越南商品的雙重影響。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因此業者必須進行調整,並以納米技術避開未來的價格競爭。積極開發新產品,加入多樣化元素,如在車上使用的紡織品等等。
泰銖升值給泰國出口商上了很好的一課,使業者學會管理風險,並突出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追蹤主要外幣的匯率變化,做為制定商品價格的依據。同時為分散風險,應以其他穩定性比美元高的幣種定價,或簽訂遠期外匯合約等。對於泰國業者,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者(SME)來說,也許是比較嶄新的課題,但是身處全球化的今天,風險管理是泰國經營者使企業持續生存的必須條件。 (盤谷銀行宏觀經濟分析中心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