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成品食品生產商公會鮪魚(金槍魚)生產集團主席差寧透露,泰國的鮪魚工業正遭受全球暖化的影響,導致捕魚量減少。由於鮪魚為了逃離熱浪,需要遷往深水地區。預測今年第3季,鮪魚的數量會大幅下降,但還不到缺乏的地步。評估泰國的出口量會減少約10%,或從去年出口總值530億銖減剩480-500億銖。
食品院院長如塔沙說,今年首7個月,鮪魚價格大漲40%。進口鮪魚價格由去年每噸1,000美元,飆升至1,400美元。今年首7個月泰外銷共28萬7,000噸,年比走低4.5%,出口總值萎縮7%剩267億銖。
如塔沙表示,經營者還遭受泰幣升值及美國等主要出口國家放緩進口,加上中國及越南的鮪魚罐頭也與泰國競爭。由於美國經濟放緩,使美國民眾選擇購買便宜食品,因此針對美國市場,出口商必須調整自己。如果泰國繼續全部出口特級食品,恐怕難於生存。此外還有部分消費者轉向消費新鮮鮪魚,認為經營者應重視提高食品價值後以中等價格出售。
泰國出口鮪魚列居世界首位,但使用國內原料僅20%,其餘都是從國外進口,例如日本、台灣、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所羅門島嶼等。泰國鮪魚的主要出口國家是美國、歐盟(EU)、日本、澳大利亞及加拿大。
食品院院長如塔沙說,今年首7個月,鮪魚價格大漲40%。進口鮪魚價格由去年每噸1,000美元,飆升至1,400美元。今年首7個月泰外銷共28萬7,000噸,年比走低4.5%,出口總值萎縮7%剩267億銖。
如塔沙表示,經營者還遭受泰幣升值及美國等主要出口國家放緩進口,加上中國及越南的鮪魚罐頭也與泰國競爭。由於美國經濟放緩,使美國民眾選擇購買便宜食品,因此針對美國市場,出口商必須調整自己。如果泰國繼續全部出口特級食品,恐怕難於生存。此外還有部分消費者轉向消費新鮮鮪魚,認為經營者應重視提高食品價值後以中等價格出售。
泰國出口鮪魚列居世界首位,但使用國內原料僅20%,其餘都是從國外進口,例如日本、台灣、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所羅門島嶼等。泰國鮪魚的主要出口國家是美國、歐盟(EU)、日本、澳大利亞及加拿大。





